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3 (1700-1725).djvu/71

此页尚未校对

安說法於匡教寺,茲臺所由築也。於是有「辯和興謗,償債泝流」 之說,事在隋開皇十三年。時達摩終於禹門已久,當以父老所傳為信。歷唐、宋、金、元,垂八百餘年於茲矣。漳水泛溢,日就頹圮。嘉靖己未,邑侯麻城劉公凍重築。

鳳凰臺在成安北五里,相傳有鳳凰集其上,一在清河黑風口。

洺水城廢縣,在成安北五十里。金隸洺州。元屬威州。以上成安。

古城,在威縣東南二十里。金兵所築。

甘陵城在清河西北,漢舊縣。

信成城,在清河西北十二里。漢縣,屬清河郡。後漢省入清河縣。

末柸城,在清河東五十里。晉時,遼西公末柸與石勒相持,築此。

清陽城在清河東。漢、隋置縣,後省。按《清河縣志》今考末柸城在武城境中,清陽城在威縣境中,俗云「驢頭太子城。」

鯀隄在清河西三十里,相傳鯀治水時所築。茶店在清河西十二里。相傳宋藝祖飲茶於此。

龍堂在清河西十里,有古槐若龍形。相傳宋藝祖避暑,解衣覆其上。

黃河故道,相傳古黃河去曲周東五十里,自丘縣入威縣界,北至清河。《漢書》劉林云:「河水從列人北流。」 是曲周、威縣、清河、肥鄉,皆黃河所徑。

《府志》
未載古蹟

永年縣

洞兒頭在城西四十里,其地徑四五里,不生草木,相傳竇王行兵地道盡處。明胡大司空築室鑿地,得巨銅盆,覆一券門可並行數馬,列炬而入,火輒為濕氣撲滅,泥淖沒脛,懼不敢進,泥中拾得銅軍器半枚,仍以盆覆填之。天啟間,趙監生築舍,掘一門,與此相同,而道南北去不數武,疑即城中發兵處。又城中井近水有鐵窗者凡十餘處,或云洞中透氣之所,未知是否。陽城在城西五十里,地高土堅,明季土人鑿洞避亂,多得免者。

曲周縣

包公行署在南衙村

酸棗樹,在馬羅堡,不知所始。每歲視枝葉盛彫,以占所向、居民之休咎。昔人曾以刀斧誤傷,津出如血;眾凜為有神憑於其上云。後又旁起一枝如之。

肥鄉縣

惠照院浮圖在城西南。高十三級,臨風鈴鐸聞十里,今傾圮。

水涮龜,在大成廟前。載金《泰和四年碑》者,其形玲瓏,俗傳水涮所致。

白龍潭在城西六里。唐太宗貞觀初,敕賜立廟祠之。見《山川考》。

雞澤縣

廣平縣舊城在縣東二十里。隋改為雞澤。古城影在城西柏枝寺南。相傳每晨夕及陰雨,行人五六里外望之,見樓臺城郭,煙光萬狀,儼然一城邑也。里人方之海市,或夜過其地,輒聞人聲喧集。今舊址尚存。

鴈池縣南三十里鴈池邨。相傳寺前池內掘出一石佛,有群鴈飛集其上,故建石佛寺,因名。《邨瞇》陣在縣南西屯莊,未知誰陣,行者到其處,輒迷不辯東西南北。既過踰時乃醒,復往試,迷如故。按《廣平縣志》瞇陣在縣南下河堡。世傳徐懋功征高麗,駐軍於此。迄今每遇風沙起行,人輒瞇不辯東西南北。

廣平縣

鵝城,在廣平西六里,金《王世鑑碑銘》有「轉徙鵝城」 云。

舄璃井在廣平東,相傳徐勣飲馬處。

《冢革塔》,在平固店南王封村北有土塚,方圓一畝,高丈餘,夜若巍巖,行人所懼。

王夫人殿。殿久廢,惟遺一大鐵鼎,鑄文云:「大元泰定四年歲次丁卯,靈惠齊聖廣祐王夫人殿。」 廣平縣在城居民程良輔獻。

八王店在平固店東北三里。宋時楊將軍征討,焚之。

太山石:在下河堡。高一丈,寬三尺。

聖水樹在韓固邨元君廟前有太白楊樹一株,枝葉殘枯。嘉靖間,適有無目者歇涼樹下,滴水入目,漸覺微明,四方號曰「聖水。」 至今其樹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