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4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源在左

江瀆廣源王廟在縣南十五里。廟側有井,甘冽不竭,所謂江瀆也。旱禱輒應。按《縣志》,「江瀆廣源王,相傳即楚三閭大夫。」

明沈青崖祠「諱鍊祠」 在縣北門外,隆慶六年建。

貞烈祠在

文廟東。嘉靖三十六年建,祀蒲矩妻夏氏而下。凡

九人皆正統、成化間旌表,及正德辛未死變者。「崇寧宮」 在縣城西南隅,祀關聖帝君,順治十一年建。

三官廟在縣南門內小街。

關王廟在縣甕城內俱有。

龍王廟在縣東門外

真武廟在縣西關外金隄上。

東嶽廟在縣東二里李家莊。

蟲王廟在縣西南二十五里豆固村。

顯聖靈源公廟祥符元年,宋真宗幸廟酌奠,以頓丘令為《廟令》。

確山廟在縣東南三十里。神當頭村。

玉泉廟在縣東三十里王毛村。

齊王廟在縣北十五里夏村,廟北有墓。

三宗廟在縣北二十里大流村。

寺觀附

普照寺在南城中,始建莫考,置僧會司於內。《萬安宮》在縣治西北,明洪武中建。

萬壽宮在縣東二十里武強鎮,有碑記。

清真觀在縣東五十里夏畽村。

內黃縣

社稷壇在縣報成門外迤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迎薰門外。

邑厲壇在縣拱極門外

城隍廟:在縣治東大街。南向。

馬神廟在縣治東青雲坊左。

八蜡廟在縣西門外仁壽橋西。

商中宗廟,在內黃西南二十里塚上。廟前有「隆碑,高二丈餘,宋開寶七年建。明洪武七年,命有司修治碑亭廚舍。」 其三年祭享及改元祭告祝文儀品,並與顓頊帝嚳同。以上唯二縣有之,皆奉敕建修者,故特誌之。

湯王廟三一在內黃天一村,金章宗泰和四年所建也。東海郡侯太安元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俱嘗修葺之。嘉靖六年,知縣張古復移建於楚王鎮。清豐、魏縣亦皆有之。按《縣志》,舊傳,河北大旱,以湯嘗禱雨桑林有應,立廟祀之。按《魏縣志》,廟在魏縣城東陸獅畽。

欒尚書廟,在內黃西四十里伏恩渡塚上,其地已屬相之。安陽廟,在塚西二里許。金皇統間所建,大定二十五年重修。元至元二十年,加號「護國神惠王。」

王羲之獻之廟在縣西五十里。二廟南北相距僅二里許,不詳其因,俗傳金時重翰墨,場屋中以此進退人才,故土人尊而祠之。

顯靈王廟祀唐李靖也。在縣永豐里。

文昌祠在大成殿東

酇侯祠在縣治儀門東南隅。

楚王廟在縣北楚王鎮,祀項羽。羽嘗以宋義救趙不進,即帳中斬義,進軍破秦將章邯鉅鹿城下,後遂為羽立廟,故鎮名曰「楚王。」

玉皇廟在江村集

三元廟在東郭門外

東嶽廟在城東關廂中街北。

真武廟一在縣北郭門,一在《亳城集》。

九龍廟在張龍村,今廢。

火星廟在舊太僕寺西,知縣徐成楚建。

田祖廟在高隄鎮北

比干廟在舊縣東北半里許,今廢。

蘧公祠在新學道右,知縣顏思忠建。

關王廟一在迎薰甕城內,一在察院內。

宋公祠祀縣令宋安,在迎薰門外,今廢。

宋公祠祀封丘宋安者,宣德間為內黃縣丞,多惠政,去而民立祠祀之。

寺觀附

靈感寺在縣迎薰門外,僧會司在內。

濬縣

社稷壇在縣北郭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南郭外。

邑厲壇在縣北郭外

城隍廟在縣南門外浮丘山上。

馬神廟在縣城內東大街。

八蜡廟在縣南郭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