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學於此
黎陽倉在縣大伾山北麓,李密嘗據此。按《濬縣志》:「隋煬帝漕河北之粟以餉京師,李密據之。唐宋皆仍其制。」 政和以後,大河南徙,始廢。懋功宅在縣觀音巖北,唐徐勣別墅。
富庶橋在縣南新鎮,有高阜曰「適衛」 ,次橋曰「富庶橋。」 相傳子適衛與冉有問答處。
鉅橋,在縣西五十里。武王發鉅橋之粟,即此。
《通志》未載
《府志縣志》
淇門城在縣淇門鎮,金時設。
黃河古道,西南自石濟經黎陽遮害亭,走大伾山下,南為黎陽津。已詳《山川考》。
青壇在大伾絕頂平處。漢光武平王郎,還至黎陽,築壇祭告天地百神,刻石紀事。
《黎水書》曰:「我卜河朔黎水。」 即此。《傳》曰:「河朔黎水,河北眾水交流之內也。」 今水湮沒,不能詳其所出。
宛水,按《水經》「淇水逕枋城南,東與宛口合。」 宛水上承淇水,今湮。
宿胥故瀆在縣南五十里。《水經》曰:「魏武開白溝,因宿胥故瀆而加其功也。」 今湮。
天然石樽在大伾,北巔上容酒斗餘。
《石上古柏》,在大伾東巖石上,挺生盤石,毫無寸土,不計年矣。
天成聖功橋在故黃河黎陽津。宋政和五年,都水使者孟昌齡建,徽宗賜以此名,群臣表賀。今圯,無可考。
永濟渠在縣北十里。隋大業四年開,今廢。袁譚城,在縣西南三十里。今呼為「團城。」
曹操城與譚城鄰
紫金城在紫金山外
裴家莊寺在縣西北四十里。明太祖龍潛時,嘗遊此寺。僧異之,供奉甚至。及即位,召為都綱,俾世襲。今廢。
濬州城,在浮丘山上。宋天聖初,避水築此,今廢。
鷹犬城,在衛縣東。傳為紂養鷹犬處。
鯀隄,在縣東鯀,治水時築。
糟丘酒池,《括地志》云:「在衛縣西十三里。」 今入淇版矣。
涼馬臺按《晉書》,「慕容垂自涼馬臺結筏以渡,明日至鄴」 ,即此。
「杏花臺」 在大伾山、浮丘之間。金時富人所築,以資遊觀者。
遮害亭,在縣南五十里。昔人築之以障河流者。漢賈讓《治水三策》云:「決𥟖陽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 是也。
「中軍亭」 :在大伾絕頂,李密建,以瞭敵者。今存四巨礎。
觀瀾亭在浮丘山巔。明萬曆時,知縣任養心建。衛河經其下,可俯而窺。今廢。
「清白堂」 「在舊州治。」
「陽明亭」 在大伾絕頂書院內。明新建伯王守仁建。
「懷古亭」 在大伾北巔。
《雲半山房》在大伾東巖。明知縣張肯堂建。「藹藹亭」 在大伾山「雲半山房」 南。明知縣張肯堂建。
紫來亭在大伾東巖,憑虛結構,不異空中樓閣。
滑縣
帝丘城在縣北七十里土山村。《春秋?僖公三十二年》,衛遷于帝丘。胡安國曰:「帝丘,東郡顓頊之墟。」 按《開州志》,帝丘,即古顓頊之墟,在開州境內。然當以在滑縣為是,故不另載。
韋城,在縣東南五十里。即「殷諸侯豕韋氏」 之國。
滑臺城,在縣東二里。衛靈公築。
平陽城,在縣韋城西二十里。《春秋》孔悝為蒯瞶所逐,載伯姬於平陽,即此。
訾樓城在縣西南六十里。《春秋》邢人伐魏,取訾樓,即此。《明一統志》云:在舊長垣縣西北六十里。《府志》云:當以在滑縣為是,故不另載。
古鉏城,在縣東六十里。《左傳》「后羿自鉏遷於窮石」 ,即此。
沙店城在縣西南二十里。宋都統制王產屯兵處。
向固城在縣西北十里。唐都督府兵、宋州兵、埽兵並屯此。又按《濬縣志》,「向固城在濬縣南十五里。」 當以在滑縣為是,故不另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