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垣縣
古匡城,在縣西南十五里。子畏於匡,即此。長羅城,在舊長垣縣西南三十里。漢武封常惠為長羅侯,即此。
鶴城,在縣西十八里。衛懿公養鶴處。
古南華縣城在縣北十五里,有古臺址。按《東明縣志》有「南華縣」 ,似當以「彼」 為是,故兩存之。古冤句縣城,在縣東北十里,有古臺址。按《東明縣志》有古冤句縣,似當以彼為是,故兩存之。康王臺,在縣南五十里。金圍汴,康王募兵入援,駐此。
秦臺,在縣西。秦始皇嘗行幸至此。
平丘在縣南。《春秋》昭公十三年,「會於平丘」 ,即此。
《通志》未載
《府縣志明一統志》
長垣故城,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本秦置,唐廢入匡城縣。
漆城,在舊縣西二十里。《竹書紀年》:「邯鄲伐衛,取漆」 ,即此。
蒲城即今縣治。《春秋》:「齊侯、衛侯胥命於蒲家,語子路為蒲宰。」 即此。金、元長垣縣舊治柳家村,明徙治此。
東明城在縣東四十五里。本漢東昏縣,莽改曰「東明。」 東漢復曰東昏。宋初,置東明縣,屬開封府。金徙於曹州濟陰縣西。明朝入開州。
婦姑城在舊縣西南七十里。隋於此置匡城縣。宋改長垣縣。金始遷縣於柳蒙村,此城遂廢。宋時長垣縣城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柳蒙村。學堂岡,在縣北十里。相傳孔子嘗過此講學。舊有祠,設孔子像,而以子路、曾晢、冉有、公西華侍坐,謂「四賢」 言志於此。
墳墓附
本府。〈元城縣附郭。〉
漢王翁孺墓,在故城東二百步。翁孺,孝元皇后祖。
晉束晳墓,在束館鎮。《晳》,尚書郎。宋劉忠定公墓,在府城東北三里。
郭申錫墓在孝義鄉,宋待制也。
劉總管墓,在府城北二十五里。
畢節度墓,在府城北五十里。
大名縣
唐魏博節度使羅弘信墓在縣北十八里。周劍甲墓在縣南八里。周太祖臨崩,遺詔「葬劍甲於此。」
宋贈駕部郎石知謙墓在縣北十八里。
元魏國公李益立山墓,在臺頭里。
參政李觀墓在《李益》墓南。
「王伯益墓」 不詳其處。
侍郎金良墓在縣北十五里。
「雙塚」 在李茂隄前百餘步,方三畝,巋然突立,中若一界,故名。蓋古人之墓,今不詳其自矣。明大學士成文穆公墓在縣北靖家口橋北,《南樂縣》。
倉帝陵在縣西三十五里吳樓村。倉帝名頡。赫胥陵在縣東四十里胥平、「胥方」 二邨之間。晉王清墓在縣北三里。清為晉奉國將軍都虞候,開運時契丹南侵,戰死葬此。
唐張公謹墓在縣西三十五里王村。
宋韓義墓,在縣東南一十五里。
金防禦使李國棟墓在縣東一里。
元處士張淳墓在廢縣西南二里。里中稱淳為「夢山先生。」
僉省王珍墓在縣西二里。
傅處士墓,在縣北八里岳儒固村。
秦公墓在縣東北八里。秦公,昭遠將軍,元至正間,葬
明通判累贈大學士魏怡墓 在縣南關外內葬。長子兵部侍郎魏允貞、次子吏部主事魏允中、季子刑部主事魏允孚,孫大學士魏廣微,俱奉敕修。
魏縣
漢司隸校尉葢寬饒墓在縣東南八里許《清豐縣》。
子路墓在縣西南三十里趙讓村。按子路墓在大名境者三:一在清豐縣,一在長垣縣東三里,一在開州北戚城之東。未詳孰是。
孔悝墓,在頓丘城北三里。《春秋傳》云:「孔悝,衛卿,死葬於此。」
「審食其塚」 ,今不知其處。
「魏劉伶墓」 ,在武強鎮北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