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4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濬學正己亭銘》
宋·訥

惟我皇明克享天心,永清四海,首頒詔天下興學,以 六藝為教,射為一藝也。凡學立圃,師帥弟子員以習 之。濬縣圃立學宮之右,其抗侯發矢之地,悉合於志。 洪武戊午春,四明方侯叔週來知縣事,建亭於圃,不 華不陋,為觀射勉勵之所,且禦風雨焉。為師為弟子 者,嘉侯之德有益於教也。佽決拾調弓矢,以時入習, 勤而不怠,侯亦喜之。其如古人序賓以賢而且不侮 者,可得而見焉。請予扁其亭以銘之。予嘗因射而有 考。《書》曰:「侯以明之。」《詩》曰:「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禮》曰:「射 者,仁之道也。」古人於射,重而不輕。如此者,以射可以 治心,可以修身,可以觀德,可以為國,則為弟子者,豈 容不習哉?今天子舉久墜之典以教天下。士生斯世, 何其幸也!遂不讓,取射義,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 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矣。扁其亭曰「正己」, 又因為之銘。銘曰:聖人制禮,中正而已;養志游神,從 容循理。惟射為藝,殆匪他技;可以觀德,可以知恥;審 度在此,取中在彼;臨之勿惰,立之無倚;儼然其容,端 然其視;確然其心,凜然其履,內外靜專,庶謂正己。審 固不妄,可以發矢。兢兢業業,慎終如始,既中勿驕,未 中勿畏,持敬習久,功成曷己,以藩王國,以佐天子,無 忘侯德,勗哉造士!

《內黃侯蘧伯玉祠堂記》
劉矩

公諱瑗,字伯玉,姓蘧氏,衛之賢大夫也。《傳》云:「外寬而 內正。」又云:「仁而有智。」吾夫子以「君子哉」稱之,謂其邦 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及適衛,乃主於其 家,反於魯而復使人來。其交誼之善,始終先後無少 衰,可知其為人矣。及其晚節,進德之功,益加激勵,如 貞松茂柏,產於危巖峻嶺,歷歲寒,經霜雪,而挺然自 如,此其志與夫自恕以偷一時之安者異也。先民論 古之君子,孝慈友弟,達於一鄉,謂之「鄉先生。」及其歿 也,迺祭於社,而咸所不廢焉。然則伯玉之行實,豈特 著於一鄉,而其祠祀亦豈可少乎?其塋與祠,據《地誌》 在今蒲城之陽,去邑治十里餘,歷千餘載,事之興壞 廢革者,不可勝數,獨其遺跡不泯,何其盛也!豈獨崇 尚之不衰,蓋亦由其行之有以動後世,而人愛之自 不能已也。今年夏秋官亞卿薛公希璉,觀風遠歷,懷 古思賢,乃詢及之,使邑之莅事者仍其舊而葺之,尊 崇秪事,以風示當世。人皆謂公發慮得體,修斯堂合 其義,厲風俗,因其跡,豈非動而時中者歟?於斯堂之 作,見公之度有以越於人,故不可不記焉。

《清豐縣彝訓堂銘》
宋·訥

三代風俗厚,人材美,已有家塾、黨庠之教,況有學乎? 後世郡邑,視一家一黨,其教宜何如哉?清豐舊有廟 學,煨燼於兵。皇上建極之初,天下郡縣承制以立學 宮,佐其教者。訓導是設,咸給祿為養,弟子員亦有差 等。又立部使者稽考之法,以伸賞罰。其學《六藝學》《武 學律》,為一代典。蒞是縣者,往往簿書期會為先務,視 學未暇也。臨安金侯子肅來知縣事,嘆廟學卑陋,改 作新之。有殿、有廡,有堂、有齋,宏麗甲乎鄰邑。侯為記, 既刻諸石,惟講授之堂名曰《彝訓》,遣邑士竇潛持書 請銘於訥。訥惟道原於天命之性,而行於君臣、父子、 夫婦、長幼、朋友之間,存於《易》《書》《詩》《禮》《樂》《春秋》、孔孟氏 之書之內,皆天理民彝、物則之所在,不可一日而不 學也。捨此又奚學哉?侯名堂於學,取《九疇》之言,蓋有 志於以吾君為皇極之君,以吾民為皇極之民,俾風 俗人材無愧於三代學校人材而後已。凡登此堂者, 貴乎踐彝訓之實,不以記誦剽為功,而貴乎以窮 理修身為要,以近天子之光。此又侯有望於清豐之 士云。《銘》曰:「嗚呼九疇,皇極中分,上天錫禹,洛書呈文, 箕子傳周,敷言始陳,玅矣敷言,萬世是遵。曰彝伊何? 在物在人,常理何泯?曰訓伊何?維師維君,大訓孰湮, 彝訓名堂,明道修身,以立大本,以敘彝倫,孝以訓子, 忠以訓臣,降衷不昧,天理常循。道」德光華,庶幾可親。 「維皇建極,斂福鍚民。維皇作極,感化無垠。維民保極」, 五福崇臻。奧閫宏綱,淺學莫聞。敢曰作銘,以偽亂真。 侯維縉紳,志在經綸。《書》事貞石,永播英芬。登堂勵學, 訓誥諄諄。繼侯來學,毋怠咨詢。

《黎公書院記》
汪偉

濬,古衛地也。城東里許,黎公子貢墓在焉。先是,長吏 歲再有事於其所,而城中未有專祠,或風雨不期,則 弗克修事。劉君衡仲治之三年,始經營之。擇地得御 史分司之西,比丘尼居而墟其地,中建祠堂四楹,前 為小閣,後列齋居之廬,旁翼以兩廡,至於庖廩門垣, 咸修以固。豎坊於衢,題曰「黎公書院。」又置田百畝,收 所入以供祠事,儲其餘以備補葺之費,使可繼處以 守,購書史以待子弟願藏修於其間者。工始於弘治 之己未三月,訖於八月。祀之期。舊以寒食及十月朔, 今易以春秋仲丁。祀后三日,既成,而劉君來報政,間 以語予曰:「子其為我記之。」予曰:「方今內而京師,外而 郡邑,遠而邊裔,皆立廟學宮,以祀孔」子及其七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