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5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道三年金改歸化州為宣化州,領縣《宣德》。倚郭。今鎮城。《柔遠》。在德勝口即今萬全右衛尋省德州,以所屬縣來屬。光宗紹熙三年,金陞柔遠縣為撫州,置上刺史。至承安二年,陞節鎮,名鎮寧軍,領縣:《柔遠》《集寧》。今懷安西北《豐》利。今興和棄地威寧。懷安東北仍置《昌州》。即蕁蔴林今訛為洗馬并寶山縣。今八寶山來屬。寧宗嘉定二年,金陞奉聖州為德興府,置尹,領縣:《德興》倚郭更永興名媯川。今懷來衛《縉山》:更儒州名《望》雲:今雲州礬山:今礬山堡割宣德之龍門縣屬。五年,「元陷宣德,改宣寧州置山東路總管府。」理宗景定元年,元陞撫州為「隆興府」,割宣德之懷安、天成、高原、改柔遠縣名三縣屬名:興和路,置宣慰司。陞桓州為開平府,割興州之宜興、興安二縣屬名,上都路,置留守司。四年,元陞宣寧州為宣德府,領縣三:「宣德、宣平、順聖」,仍以蔚州並縣來屬,隸上都路,罷總管府。度宗咸淳元年,元降德興府復為奉聖州,隸宣德府。元成宗大德八年,置松州,領縣松雲。置寧州,領縣寧。置源州,領縣隆興。廢隆興府俱屬上都路。後寧源州縣廢松雲存今俱在口外仁宗延祐二年,陞縉山縣為龍慶州,并割上都之宣德府及所屬州縣,隸大都路。泰定帝泰定二年,以宣德府復隸上都留守司。順帝至元四年,以地震改宣德府為順寧府,奉聖州為保安州。明洪武元年,命大將軍徐達取大都,元主如開平。「二年,征虜將軍常遇春兵至開平,都督汪興祖兵至興和,元主乃奔應昌」,遂取之,因置開平衛指揮使司,興和、懷來俱守禦千戶所。三年命平章湯和取宣德,參政華《雲龍》取雲州,左副將軍李文忠取應昌。今在口外諸郡縣皆附,因徙其民如居庸關。諸郡縣廢,特遣將卒番守之,名《宣德》曰「宣府。」二十六年,置宣府前、左右三衛,于宣德;置萬全左右二衛,于宣平;置懷安衛于懷安廢縣,俱領以指揮使。并開平、興和、懷來衛所隸北平都指揮使司。永樂十一年,置隆慶州。即元龍慶及永寧縣。十二年,置保安衛于廢州,置美峪守禦所于美峪,在保安南十三年。復置《保安州》。後于州北二十里城灅家站移衛並美峪所治焉置永寧衛附縣郭。置保安右衛,治順聖東城。十六年,改懷來所為衛,革北平都指揮使司,諸衛所直隸京師。二十年,棄興和,徙其守禦所附宣府。宣德五年,徙居庸關。隆慶右衛附懷來,隆慶左衛附永寧,割大同之蔚州衛及廣昌所來屬。棄開平,徙其衛治獨石。六年,置龍門衛于廢龍門縣,置龍門守禦所于廢縣之東莊。

皇清康熙三十一年,巡撫直隸右副都御史郭世隆。

疏言:「宣府向設鎮、道,復設十衛、六廳及各營弁,分理錢糧驛務。然廳員限于佐貳,營衛皆屬武弁,予以臨民,不特所用非其所長,亦且政多扞格。各衛既無漕運、屯田之責,以武弁而膺民社之寄,徵糧之責,與官制終有未協。宜裁六廳、七衛,改設一府、八縣,庶文武均有職守,軍民知所適從。」 下九卿會議,如其所請奉。

旨允行。以宣府鎮為宣化府。倚郭為「宣化縣。」《順聖西》

城為西寧縣,《萬全右衛》為萬全縣,《懷安衛》為懷安縣,《蔚州衛》為蔚縣,《懷來衛》為懷來縣,《赤城堡》為赤城縣,《龍門衛》為龍門縣。

宣化縣:附郭。

按《畿輔通志》,「周《職方氏》屬幽境,為北燕地。」 春秋北燕地。戰國屬燕上谷郡。秦上谷郡地。漢置下落縣,屬幽州部涿郡。東漢建武間,復改涿郡為上谷郡。獻帝末,省幽、并為一,復屬冀。晉改為鎮,後為馮跋所據。南北朝後魏改名文德縣,屬東燕州。北齊改東燕州為北燕州。隋屬涿郡。唐陞為武州,仍置縣,屬河東道。五代後唐仍武州。後晉以州賂遼。遼初改名歸化州,後分置德州。金天眷初,改名宣德州,屬大同府。大定中,改名宣化州。元初改名宣寧府,尋改為山東路總管府。中統初,改為宣德府屬上都路。至元中,以地震改名順寧府。明洪武二十六年,置宣府前衛附郭宣府鎮城,屬萬全都指揮使司。

皇清順治十年,省宣府左右二衛及興和所。康熙七

年,裁萬全都司俱併於宣府前衛。三十二年、改為《宣化縣》

赤城縣

按《畿轉通志》:《上古地里志》:「古諸侯蚩尤所都之地,遼屬北安州興化軍,金屬桓州威遠軍,元屬上都路開平府,明宣德間置堡,隸宣府北路。」

皇清隸宣府上北路。康熙三十二年,改為「赤城縣。」

萬全縣

按《畿輔通志》:「漢正陵縣地,唐屬河東道,遼屬德州。金柔遠縣,明昌三年,陞為撫州。元屬宣德府。明洪武二十六年,置萬全右衛,屬萬全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