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5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武之才者世未嘗乏人。漢、唐、宋儒臣往往出任邊寄, 而武弁所至,能興學崇教者,史屢有書。我國家治教 天下,一用先王之法。自京師至海隅郡縣,皆遵明詔 建學校,學有廟,以祀先師。若邊徼軍旅防戍之所,非 直其時有不暇,亦知力有不逮也。宣府古上谷郡,在 居庸西北二百里,雖密邇畿內,而城垣外累累連接, 皆熢堠編氓之所不處,敵人之所不時出沒,蓋重塞 也,朝廷常宿兵戍守而建帥焉。其帥既不可斯須以 忽儆備,而肄習邏伺捍禦糗糧之務,晝勞夕勩,自給 不足,矧有餘力他及哉?自左都督譚公佩鎮朔將軍 印,總師于此,畢力殫慮,圖惟厥政,整飭作新,期月之 間,贍養有出,兵堅士強,既完且固,聲威弘振,敵迹遠 遁,疆場千里,纖塵不作。遂作社稷山川等壇,春秋行 事,數歲軍中庶富,壯少勤事,耄倪恬逸。公曰:「不可以 無教也。」即白于朝,乃出私帑為倡建學,而好義者咸 協贊之。遂簡將士子弟俊秀者聚習其中。奏請學官 建先聖之廟于學之左,像位咸飭。作祭器,置學田,凡 百所需,靡有遺闕。既成之明年,士奇扈從巡邊,經宣 府,祗謁廟堂,退即學館,徘徊瞻顧,規制之宏壯,儀物 之完具。蓋自大江以北,名邦會府,鮮有及之。方歆豔 嗟嘆。譚公之功于今絕無而僅有。而公使教授劉準 求書其成。夫王政之本,在養與教。有遂其生,必正其 性。譚公起武功而重文教,非其達政本,祗德意而能 然哉!公之賢超越等倫遠矣。將見是邦教學之成,其 人皆明于《詩》《書》之旨,皆勉于仁義道德之「行。事親為 孝子,事君為忠臣,廉恥之節厚,功業之志興,而高城 深池不足為固,甲冑干櫓不足為威,人心之堅踰于 金石,將無感慕德教而革心歸化于陰山瀚海之外, 如有苗之至者乎?此固本于上之峻德,而必公之賢 績有以弼成也。」公名廣,鎮江人,忠勤仁厚,明于大體。 自洪武中建軍功,歷事四朝,累官至中軍都督府左 都督,在宣府十有餘年,威惠咸著,隱然國之長城云。 《廟學經》始于宣德七年三月,成于八年九月,記作于 九年十月。其殿廡堂齋器物之數,及刱建協贊者氏 名,具勒諸碑陰,使來者有考。是年十二月既朢刻石。

《彌陀寺記》
前人

「宣府古上谷地,今為國家西北重鎮,所以控制朔漠, 屏衛畿甸。故恒宿重兵,而簡勳臣之有才望者莅之。」 自左都督譚公佩鎮朔將軍印,總兵於此,城墉益壯, 兵甲益修,士馬益強,而邊境肅然晏安。乃以餘力從 眾志,修城之彌陀寺,為國祝釐,為眾祈祐。既成,上親 巡邊,駐蹕宣府。予時忝扈從,偕禮部尚書金公幼孜、 太常卿姚公友直,寓寺中。周覽崇臺廣宇,巍焉奐焉, 亢爽靚深,高明弘麗,像設莊嚴,咸臻精妙。予顧二公 歎曰:「佛宮布在四方,不啻千數,觀諸內地,會府鉅州, 求一盛剎若此,未易多得。而近畿邊壤,乃能有之,豈 非難哉!」其寺之主僧從旁言曰:「是皆都督公之力,都 督公之心,上在國家,下在生民,而為此也。」明日,其主 僧求書寺之成,將勒石垂後。問寺之所始,無所于考。 寺有勝國時斷碣,僅存其半。所可考者,曰:「都功德主 金紫光祿大夫、中書右丞相安童建。」寺既燬,于元季 之兵,僅存彌陀殿,已敝。都督公至,乃修其敝,廓其規, 而一新之。世謂佛之道以濟利為用,而利國利民,蓋 其用之大者。故自其「法入中國千有餘年,信用不疑, 上下一軌,而大臣秉仁愛之心者,惟國家生民是利 是圖,苟眾以謂可為,則從之以盡吾心。」安童元賢相 也,其意非出于此乎?都督公,今賢將也,其意非同于 昔之人乎?然則都督公之用心,可書,僧而克知,大臣 之所以用心而圖不泯,亦可書。寺之成,宜書。寺中為 《三世》佛殿,殿之東觀音殿,次為寶光堂,西為地藏殿, 次為普庵堂。三世殿之北為彌陀殿,殿前四隅為四 壇場,東西序為僧寮,西序之西為禪堂。彌陀殿之北 為毘盧殿,《藏經》附庋。毘盧殿中,殿前左右為東西方 丈,殿後為法堂。三世之南為天王殿,殿之前東為清 源堂,次為鐘樓,西為崇寧堂,次為大悲閣。又前為三 門,庖廩賓客之位咸備。寺成於宣德八年。都督公名 廣,鎮江人。初事太祖皇帝為百戶,調燕山左衛,後從 太宗皇帝靖內難,積功至都督同知。仁宗皇帝初臨 御,嘉念舊勞,首進都督,委以邊寄,繼事今上皇帝,益 見獎重,葢公忠勤寬厚,謀猷閎達,嶷然今老成人。寺 主僧名《秀峰》云。

《朝天觀記》
楊榮

宣府,古冀州之域。秦為上谷郡,後魏號西京,元為山 西東路總管府。今當京師西北之衝,實為重鎮。地鮮 居民,惟卒伍之士以耕以守焉。城之北,舊有朝天觀, 燬于元季,蕪廢有年矣。洪熙改元,中軍都督府「左都 督譚公廣,以雄武長才,恭被仁宗皇帝命,佩鎮朔將 軍印,出鎮于茲。今皇帝嗣位,寵任益隆,于是邊備具」 修,士卒安于無事。公惟內地郡邑皆有浮屠、老子之 宮,為祝釐之所,以致臣僚歲時之恭,以備群庶水旱 疾疫之禱,而茲境乃闕焉。遂因農暇,以士卒餘力,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