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5 (1700-1725).djvu/63

此页尚未校对

不戰之馬,而坐困吾得用之士卒,而使之失所離心, 蓋亦不思之甚也。昔人有言:「帝王之師,以萬全為勝。 中國之所以取勝於邊陲者,以人不以馬,以智不以 力,以守不以戰。」臣愚以為自今以後,邊境一以高城 深池為固,扼其要害,塞其蹊徑,來則拒之,去則不追。 凡其制兵,率以步兵為正,以騎兵為奇,大率步十而 騎二,步軍一萬,騎兵二千,馬非壯健不以「給軍,軍非 驍勇不以為騎;扼之使不得入而已,而不遮其出;拒 之使不敢來而已,而不追其往。如此,則騎兵無非良, 而馬亦易於辦矣。」或者若謂:「馬者兵之大,用兵非馬, 決不能以制勝。」吁!此論戰兵,非所以論兵之守也。所 謂守者,「我靜而彼動,我逸而彼勞,我大而彼小,我眾 而彼寡,彼用其所長,我捨」我之短,而用我之長以制 之焉,則彼將不戰而退,可以自然屈服于我矣。

《重修萬全都司廟學記》
劉健

孔子刪定前古帝王為治之迹,為《六經》,垂憲天下萬 世。天下萬世之君,欲陶鎔斯世,而比隆前古,未有舍 之而他務者,是以歷代相因,有建學立廟之制。我國 家法古立政,崇儒右文,內京師、外郡縣罔不建學,而 學必有廟,以祀孔子,蓋於是典尤加重焉。萬全在京 師北三百餘里,秦、漢以及金、元皆為郡縣。我太祖高 皇帝有天下之四年,洪武辛亥,盡徙其民居庸南,郡 縣俱廢。二十六年,始置軍衛,隸後都督府,然未有學 也。宣德庚戌,愬辛亥,一周甲子,乃設萬全都司領之。 而武弁之士,仰沐列聖休化,征戰之餘,蓋漸漸嚮意 庠序矣。七年壬子,詔設學。時都督譚公廣鎮守其地, 始於鎮城巽隅刱建廟學。廟自大成殿而下,從祀有 廡,櫺星戟有門,宰牲有廚,祭器品有庫。學自明倫堂 而下,志道、據德、依仁,游藝有齋,習射有圃,諸生肄習 有舍,規制之備,比內郡焉。由宣德壬子至弘治辛亥、 甲子又一周。廟學歲久,日就頹壞,且生徒充溢,學宮 不能容。適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楊公謐奉敕來巡撫, 督課之暇,顧瞻興嘆,以為「邊方之士能尚文學,而學 宮不稱如是,官其土者豈得辭責?」乃謀諸鎮守太監 孫公振、總兵官都督馬公儀,撤而新之。孫公嘗官內 官監,諳營繕,慨然以修舉為任,遂命都司鳩工集材, 刻日將事,且時詣學宮,身親督率。其所需公帑之外, 鎮城好義之家,富者以財,健者以力,奔趨恐後,絲毫 不以「擾軍民。」以是年三月經始,凡七閱月而工畢。殿 堂而下,以楹計百四十有九,牆垣基道以丈計六百 有奇,視舊規加三之一,而宏敞嚴邃,雖內郡學宮之 盛無以過。既落成,其都指揮黃鎮等請予文刻石紀 歲月。夫邊鎮以戎務為急,練行陣,習戈矛,固若不藉 夫文也。然不知為將士受命能忘家,臨陣能忘身,奮 忠義之心,而弘蓋世之烈,非學則無以究其志。況古 人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則夫行陣之奇正變化,戈 矛之坐作進退,亦未嘗不自學問中來也。文事武備 二者可偏廢乎?今諸公受鎮巡之寄,於邊城講武之 暇,汲汲以興學右文為心,可謂能知所重。且方之內 郡,任政教之貴,而漫不加意於學校。又有可嘉者。是 皆宜書也。書之。

《重修永寧廟學記》
李東陽

「自昔治天下,未有舍教而能善治者,必民知務德,然 後風俗厚,風俗厚而人材可興,人材興則治有其具 矣。民有養而無教,可與圖治乎哉?」故王政之大端,莫 先於學。國家自祖宗開創之初,首崇學政,歷世遵承, 益欽益篤。皇上嗣服,飭勵愈加,而有司奉行有勤有 怠,以故學政未能皆舉。永寧,古縉雲氏之都,介乎山 谷之中,敻釐塞表。我太祖高皇帝底定北服,茲地首 入版圖。永樂甲午,太宗皇帝鑾輿北巡,顧此山水之 秀,特建縣治。屬邊事劻勷,未遑文教。正統元年,用總 鎮將臣請,始立廟學,民知有教。中更兵燬,雖嘗補葺, 未久復敝。成化二年,御史岐陽展君,按部到縣,既謁 先聖,退就學宮。睹其圮毀弗治,大懼無以稱飭勵之 意。乃召守備指揮馬剛、知縣高翔立於庭,曰:「學校為 育材之區,縣邑實親民之地,郡縣得人,則國家得人 矣。自修之不力,固為士者之過,教育之不具,誰之責 歟?有司旦暮孜孜,利祿是計,案牘是能,僕僕趨謁以 為賢,《春秋》行事,駿奔者無位,考德問業,群居游息者 無所,絃誦之聲寥闊」,豈朝廷致治大端至重之所在 哉?又進邑之富民而曉之曰:「若等知耕食鑿飲,以熙 以恬,而安田里者,皆聖明天地之恩教之力也,豈不 知所本歟?」眾志胥悅,為之響應,謀新之,相率出貲力 以繕其事,而分守衛縣僚佐以下及慕義之士,各捐 有差。乃巿材鳩工,諏日興作,既捄既度,載經載營,化 腐以堅,易頹以隆。仆者植之,欹者正之,坎者平之。月 甫三越,而禮殿兩廡,倫堂齋舍,及庖饌廩庫、階級垣 墉,靡不完具。彩繪煥然,舉稱其度。是役也,群力不勞, 而征需有道。上下勸義,不費於公。居無嘆於室,行不 負於塗,不動聲色,而工落矣。任修治者欲圖永之,乃 書狀邀記其成。噫嚴祀事,使人知所尊;崇堂室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