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巔石在玉帝觀前。明侍郎萬恭刻石曰「表泰山之巔。」
望海石在仙人橋畔。石筍南茁,闊尺許,三面深塹無底。
《探海石》,一峰橫出。東指三面,無所憑依。
大懸石在嶽頂西
「小懸石」 亦在頂西,與「大懸石」 對。
仙橋石在舍身厓西。懸厓相對,相去五尺許,三石掌柱如梁。
試心石在仙橋石西,二石鉤連,懸厓萬仞,人登踐之,即搖動恐怖。愚民云:「惟心誠則無動。」 曝經石,在石經峪。
《龍文石》,在嶽陽,其文如龍。
虎阜石亦在嶽陽,其狀似虎。
《龍口石》兩石相附,中噴清泉。
牛心石以形似名
《羊闌坡石》,相傳仙人牧地。
方正石以其形名
《胭脂石》,在嶽之陰,色如塗丹。
《紅門石》:石色紅,望之如朱門。
摩耳石在嶽西北
五女圈石在嶽西北。相傳夜有呼號用力之聲。詰朝石壘成圈,云「五仙女為之。」
懶張石屋在嶽頂北麓。相傳有懶張道人修煉於此。
鳳凰臺在嶽之陽
登仙臺在嶽之陽。相傳呂純陽曾登此。
南拱臺在嶽之陰。巉巖拱峙,上復平坦,故以「臺」 名。
《北拱臺》亦在嶽之陰。
「讀書臺」 在普照寺西北,過投書澗山麓有石方四五丈許。宋孫明復、石守道、胡安定讀書之所。
瞻魯臺,在舍身厓上。水簾洞,在石經峪之上。水自懸巖奔潟,望之若簾。
朝陽洞一曰「雲陽洞。」
《遙觀洞》,在嶽南,一穴高深,游者憩此,可覽群山。
呂公洞,一曰「金母洞」 ,在嶽之南麓,玉女池側。朗然子洞,在嶽半御帳東里許。
桃花洞,在嶽頂,唐磨碑石壁,下有泉。
「八仙洞」 ,由丈人峰下山陰,迤邐而東,洞在北山之巖,危若鶻棲。
兩峰巖,在嶽頂西。兩峰對峙,下有一穴如室。仙閭巖,《漢書武帝紀》曰:「嶽頂西巖為仙閭巖。」 蛻仙巖,在嶽陽,相傳元翰林王從之跏趺化此。元好問《送張天倪》詩云:「蛻仙巖上願遲留」 是也。
古雲巖在回馬嶺
迴車巖,在日觀峰西數十步,遊黃花洞發足處也。洞路險危,明參政呂坤題此以告來者。「水仙寨」 ,在嶽頂西,可容千人。
「九女寨」 ,在嶽頂西三尖山下。相傳九女避兵於此。
「仙人寨」 ,在嶽頂北,可容千人。
「凌漢寨」 ,在嶽陽,可容數百人。
姜倪寨,在嶽西北,自天柱峰至此,皆泰山勝概。
試劎石在傲來山大峪西。相傳仙人取石匣寶劍,斷劈此石,半仆於地。今二石文理若中分然。
仙影石在試劍石旁。其形有巾有劍,伸一足而坐。石平如磨,崖影處如剝如勒,而實非人為。相傳「取劍劈石者」 ,即此也。
《仙影厓》在傲來山。其山皆蒼石,惟仙影如白紙。
觀音洞,在傲來山陰,容數百人,中有碾磑几榻,俗呼「牛王洞」 ,意緣盆子竊據「牛劉」 聲誤耳。天勝寨、招軍嶺,在傲來山前,赤眉劉盆子曾聚眾於此。
雞籠峰:亦在傲來山,以形名。
堯觀臺在玉女山頂有石平坦如臺,相傳堯封禪登此。
蓮花洞,在嶽頂北,與黃花洞相連。
泮河,源出泰山西桃花峪諸水,轉州東南二十里入汶河。
梳洗河源出黃峴嶺,諸谷之水匯為中溪,經王母池,池上有「王母梳粧樓」 ,故名。其水由州東南入泮河。
㴎河:源出泰山西南諸谷,匯為西溪,由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