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8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此橋,上從百官臨會,舉酒勸預曰:「非卿此橋不成。」 預曰:「非陛下聖明,此橋不立也。」 後圮萬曆十九年,知縣王登庸重加修建,第不空耳。

美政橋 因鉤盤河建,縣南十里務兒頭鋪,通陽信、武定、商河等處。每歲夏秋水發,行者病涉。景泰年間,知縣蔣昂創置。至今民賴以濟,俗名曰「大橋。」

善化橋 因徒駭河建,縣西南十三里。厥地漥下,四時不涸。知縣蔣昂率邑人韓剛等下樁實土成橋,袤二里。百姓賴之,有攸往之利。俗名曰「小橋。」 有教諭呂文聰《記》。

劉家橋 縣東南十里許河流處闊有三里餘,道通武定、陽信,每歲行者阻于水,賴有邑人劉仲良鬻產修之。知縣王登庸嘉其行誼,具《名「善人」 簿》申呈上司,時旌賞之。

通津橋 因徒駭河建,縣西南十八里,俗名「楊家橋。」

利民橋 因鬲津河建

廣濟橋 在縣東十六里。崇禎八年,鄉民劉復性募緣所建。

商河縣

土橋 在城東南三十里,即新開路劉家橋。永樂二年,知縣傅以莊建。

高橋 在城東南四十里,海豐知縣張鎔有《記》。黃郎橋 在城南五十里。

岳橋 :在城東南三十里。

濱州

王郎中口橋 州西南二十五里,在秦臺鄉《二圖》。

鳳凰鎮橋 在州西二十里。

呂家橋 州西二十五里。在秦臺鄉《二圖》。曹家橋 州西北二十里。在秦臺鄉。《七圖》。石橋 州西北二十五里。在秦臺鄉《四圖》。明弘治八年,致仕官楊榮嫂女造石橋,其地因名,有碑記。

皇清順治七年大水,「圮。」康熙二十八年州人,知縣杜

侗、杜亮《重修》,《進士》張宣《識石》。

流鍾口橋 在州北二十五里。

黃升店橋 在州北三十里。

三岔口渡 在州東三十五里,往樂安縣。路丁家口渡 ,在州南三十里,往鄒平縣。路李家口渡 ,在州南四十五里,往博興縣。路韓家口渡 ,在州南三十里,往高苑縣。路郭家口渡 ,在州南五十里,往長山縣。路開河口渡 ,在州西南四十里,往青城縣,路利津縣。

雲路橋 在萬世宗師坊南灣。中積水為池,乃學宮之「印堂」 也。明教諭朱堯時建。

楊惠橋 在南門外。明縣尹楊啟芳建,為暴水淜壞。康熙十一年重修。

夾河橋 在縣東北三里許。久廢。

東津渡 在縣東門外半里許。

洩潦渡 在縣南一里許。今廢。

呂家口渡 在縣南五里許。

宋家渡 在縣南十里。係新設。

宮家渡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今廢。

新開口渡 在縣東北十五里。係新設。

寧海鎮渡 在縣東北三十里。

十六戶渡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薛家厓渡 在縣東北五十里。新設霑化縣。

《東關頭橋 》往時秋柳行頭,水溢沿橋而北,今汾水由南城河西邁矣。

流鍾店橋 萬曆二十一年,義士李壽民鳩眾造。

黃昇店橋 萬曆三十年,義民王君佩、楊進孝鳩眾造。

趙家橋 在《富國》東北五里許。萬曆四十二年,耆民趙士夏造。

竇家橋 在富國東。萬曆三十年,義民李邁鳩眾造。

小博頭橋 在《富國》東南,萬曆二十七年,省祭官牟東岱、牟經邦造。

壩上橋 在《富國》西南。萬曆三十二年,義民李先明造。

蒲臺縣

蒲臺關一座 ,在北關外大清河口,樹木柵為之,鹽艘往來所必經也。

廣濟橋 在大清河。洪武十八年建,廢久。通濟橋 ,嘉靖間,縣丞林棐建,久廢。

朝宗橋 隆慶間,知縣王淑建,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