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8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道會司 城隍廟內

養濟院 :康熙二十五年,知縣張嵋重修大門、兩耳房,增屋二座。

漏澤園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久廢。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即今察院。

府館 總鋪西久廢

長山縣治 在城中東南隅,儒學之西。元至正間,縣令苗居巖刱建。嘉靖中,知縣邢邦彥重修。大堂三楹,前有戒石亭,亭前有儀門,東西角門。大門上建譙樓,門西有旌善、申明二亭,堂西有典史廳、鑾駕庫,堂東有架閣庫、贓罰庫,堂左右有六房,堂後有廣益堂,再後有衙舍。縣丞衙、典史衙俱在正堂之東。主簿衙裁缺,後,改為書房。馬敞在典史衙東,獄在典史衙西,後遭兵燹公廨焚毀。順治四年,知縣朱天寧蒞任,遂借邑鄉紳劉孔中城宅居住。康熙十一年,知縣南之傑始改南向,增建皂隸房、收糧房。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錢士琰捐俸擴充,增置地基。康熙二十八年,署印泰安州同知吳檉准候選國子監學正劉耐呈詞,「查明邊界,給示立石,用垂久遠。雖暫作公署,然依然僑居矣。蒞此土者,踵事增華,振衰興廢,重修舊廨,必有毅然任其事者。」

白山馬驛

陰陽學今廢

醫學今廢

僧會司 在興教寺

道會司 在范公祠

預備倉

演武場

養濟院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

府館 在縣治西

新城縣治 ,元世祖時分淄萊路田、索二鎮,仍於驛臺置縣。按《舊誌》謂:「縣治舊在索鎮店,邑人張元帥始遷縣治於桓公臺」 ,即今治也。大堂三楹,後廳三楹,又後為衙舍,東為鑾駕庫,前為月臺,為甬道,為戒石亭,為儀門。門左為土地祠,為收糧房,門右為獄。再南為大門,門外有旌善、申明二亭。又南為譙樓,堂東為寅賓館,南為鐘樓,為兩縣丞衙;堂西為典史廳,為架閣庫,為主簿衙,為典史衙,為官庫,為承發司;兩翼為六房。明洪武間,知縣張輝建。崇禎十四年,知縣孫印奇重修。後罹兵燹,傾塌已盡。康熙十四年,知縣雷璁捐俸重建,一如舊制。而縣丞、主簿、典史各衙及「旌善」 、「申明」 二亭無存焉。

預備倉 在縣後,今廢。

保赤倉 「在縣東」 ,今廢。

陰陽學 今廢

醫學 今廢

社學 今廢

僧會司

道會司

養濟院 在縣後

《漏澤園 》在城北一里許。知縣馬負圖買地擴之。

義塚 一在西門外,侍郎王之垣置。一在昝家莊,吏目張應科置。

布政分司 在東街,今廢。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今廢。

濟河縣治 在城內東門大街。明洪武三年,知縣王得成建。弘治十四年,知縣趙清重修。正德六年,知縣李秀重修,康熙十一年,典史許國傑重修。大堂五楹。堂左有贊政廳,右有駕閣、庫,東西吏舍各十二間。南有戒石亭,有儀門,有大門。門外有旌善、申明二亭。久圮,門內西有土地祠,又西有寅賓館。儀門內有獄,儀門外有倉堂,後有衙舍。康熙十一年,知縣藍奮興重修,後圮。二十八年,知縣黃雯捐俸重修。堂東為縣丞衙,康熙十年,縣丞吳世貢重修。堂西有主簿衙,今改為驛馬廠。堂前迤東有典史衙,康熙六年,典史許國傑重修。

陰陽學

醫學 俱廢

僧會司 在定慧寺

預備倉 今廢

養濟院

漏澤園

晏城驛

演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