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9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前有小白河,瀦為郁郎淵,一名溫水湖,有泉名「聖母池」 ,流遶村居籬落入河,至陽城湖橋頭閘入運。

菏河 在縣治南七里。《禹貢》「導菏澤,被孟瀦」 ,是也。按《水經注》曰:「濟水至乘氏西,分為二。其一東流過昌邑縣北,又東過金鄉南,又東過東緡縣北,又東過方輿縣北,謂之菏水。」 是菏水固濟水南流之一支也。《水經注》又曰:黃水南至方輿,入於菏水。菏水又東逕秦梁,夾岸積石,高二丈,言始皇東巡所造,因以名焉。以今輿圖質之,皆在境內,特黃河南徙,運復東遷,此河遂湮,故蹟猶在。而《定陶邑志》以為「縣之東北,菏水出焉」 ,此猶執源概流之說。若《鉅野縣志》竟以秦梁為金鄉山下之橋,則失之附會者遠矣。

泥河 在縣東二十五里。水東南流,逕沛縣西,入於泡河,東達於漕。今河亦湮,止有地名泥河涯,一名瀰河涯,蓋「泥」 、「瀰」 聲訛也。

鴻溝 ,在縣東南五十里。蓋沛縣之流鄰於縣界者,非楚漢分界之鴻溝也。

硯瓦溝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運河東畔之水也。納黃山下諸泉之水,逕獨山湖以入運。按:邑昔多陶硯,梁公硯特其著者耳。今陶已廢,遺蹟無存,或溝名以此。

沙河 在縣東南五十里,逕沙河鎮,過雙龍橋流入昭陽湖,蓋運河故道也。昔與滕縣沙河為一,故名。自夏鎮開運河,改昭陽東畔,此河不與。

《滕通郡志》
猶載水從滕縣西流入境仍故蹟耳

漷水 ,在縣東五十里,亦運河東畔之水也。春秋取邾田,以郭水為界,即此。源出滕縣述山西南麓,受諸泉水,至滄溝折而西,過沙河店,至黃甫壩,轉趨趙溝西會南梁水入漕。又《水經註》曰:「蕃縣」《滕》,地。東北平澤,泉若輪焉。南鄰於漷,亦謂之「西漷水。」

陽城湖 在縣東南七十里。諸山泊泉,自寨、兗二山南流,會滕縣大烏泉水,匯而為湖,別為小河,自雞鳴臺以東,溢而入運。

昭陽湖 在縣東南六十里。一名「刁陽」 ,故為運河。東岸受滕縣諸泉,匯為巨浸,週迴十餘里,溢水沽頭閘入運。嘉靖末年,黃河東決,由運趨湖,漕渠阻塞。尚書朱衡改新渠於湖東,以避河水。隆慶六年,又於其南築土堤二百五十餘丈,又築東西決口二隄,以防河患。自是河益南徙,不復趨湖。滕諸泉水,西流入運,亦阻漕隄,不入湖內,於是淤填日積,居民樹藝承糧,謂之「淤地。」 然西境鄰邑諸山泊水,自高趨下,每遇淫霖,輒匯為浸,下流阻塞,渰沒為災。今復開河,水來愈便。此疏渠必兼築隄,而深浚沛邑下口,尢為今日之急務也。

獨山湖 在縣東北三十里,亙東而南,一名「南陽湖。」 滕縣沙河諸水,由京、章支河西南灌輸逕湖入運。本縣黃寨諸泉水,亦由硯瓦溝逕湖入運。隆慶六年夏,水泛溢,乃於南陽北岸為石隄三十餘里,減水閘十四座,自是水無潰決,漕運無阻。

運河 在縣東三十里,是為新河。明嘉靖末年,治河尚書朱衡開夏鎮新河一百四十里,以達南陽,避河決之患及昭陽湖之險,至今因之。縣管漕隄,自沛縣珠梅閘至本縣南陽閘,凡八十五里,皆新河也。

《濟水故道 》按汶水由東平西流,合北濟故以入於海。泗水由曲阜南流,合南濟故瀆以入於淮。此《水經》故道也。《水經》云:「南濟至乘氏縣西,地在曹州。又分為二:其一東北流入鉅野澤,為濟瀆。其一南流過乘氏縣南。又東過昌邑縣北,地在金鄉。又東過金鄉縣南。又東過東緡縣北,亦在金鄉。又東過方輿縣北,為菏水。又東過胡陵北至南陽,相距五十里。又北」二十里為廣運閘,明初所開牛頭河也,地名「塌場口。」

牛頭河 由濟寧西二十里,首受永通閘,洩出漕渠之水,注之耐牢坡,至本縣塌場口,開廣運閘而出入於舊渠,蓋黃河故道也。明初用兵梁晉,開通此渠,以資運道,故建永通閘於北。正統以後,防塌場口之潰,故建廣運閘於南。漕渠水盛,由此行舟。黃河自曹州雙河口來,亦由此入運。今運渠東徙,河水南流,此河與故渠同。塞金鄉縣。

金鄉山 在縣西北三十七里鉅野境。山上有清涼洞,深十餘丈,內鑿石作四小閣,中一堂,陛外兩門,門外兩大閣,世傳秦始皇避暑宮也。堂陛上有石佛三尊。後有泉水一池,山僧取汲之。山北麓有聖水池,秦時善望氣者曰「有天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