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9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遂鑿之為洞。今觀此無益鉅工。非秦力豈能為哉。

春城堆 在縣治東三里。取古「迎春於東郊」 之義,至今迎春於其處。其形崎嶇如城,晉太尉郗鑒所居故宅。

魚垞堆 ,在縣治西八里。崎嶇綿遠,狀若魚然。上有玉皇廟。

王家岡 在縣西北三十里陽山之東。環岡居民,多王姓者。

鳳凰嶺 :在縣治北四里許。

緡城埠 在城北二十五里金鄉。舊為「緡」 ,即其地也。

「徐家堆 」 在雞黍城東北,居民多徐姓。

秀峰堆 在城南二十五里,《乾魚頭集》東南,上有秀峰寺。

萬春堆 在城西南三十里,上有萬春宮。「壽河 」 在縣治東儒學前。四瀦環流,原於淶水相通,自金末漸塞,略存故址。

寬河 在城東六里

黃母河 ,按《縣碑記》,「金鄉乃黃河故道也。」 元至元二年,黃河南遷於豐沛,今河蹟尚存。

石家河 在縣西北八里。

蛭溝 在縣南八里。東邊谷亭鎮,西抵城武縣界。

清泉井 在儒學內,文昌祠前。

石羊井 在縣治西關,其井傍有石羊。

惠民井 在儒學南百步外。知縣盛德因建望仙橋,鑿池得之。原有碑記。井亭今廢。

賽雨井 在縣治南堤下,因造蓮池得之。福泉井 在城北六里道傍,因挑路掘出,立《天賜福泉碑》。

「古井 」 在東門北,修堤掘出。

義井 在人皇廟前,新甃知縣李國泰有《碑記》。單縣

大陵山 在縣西南五里。勢頗高聳,雖屢更黃水淤沒,形尚宛然。按《縣志》,謂之「土山。」 又城北二里有棗堌,又七里有七里堌,去城十八里有北堌。

城武縣

鳳凰嶺 在城南廂外。晉初有鳳凰棲其上,今城南門名「儀鳳」 ,以此。後黃河泛溢,就嶺築堤,僅存高址。

小東臺 在東堤外,與壽峰東西峙,形削微聳。邑之新河自兌而乾,轉艮而巽,水東注,此其銷脈。

桶子河 在城南二里。西自曹縣灣頭,入城武境,東至三岔股河,折而東北,至金鄉縣東董家樓,經魚臺入南陽湖。康熙四十一年,知縣趙嗣晉新濬,自王家莊至三岔股河,凡十五里。舊支河 在城南二十里,源頭淤塞。城武境長四十里,形勢尚存。

南堤河 按:《舊志》云:「在堤南,西自曹縣境,沿堤曲折至邑東二十里,會於北堤河。」

新堤河 康熙四十年知縣趙嗣晉新濬,依北堤河故道,自西鄉小廟村秦家林起,至東鄉雙堌集上界止,長二千七百丈,寬五丈,深二丈,兩岸植柳。城北水患數年,賴此河洩水,民得布種。「北鄉新河 」 ,康熙四十一年知縣趙嗣晉新開,自西鄉康家窪起,東南至七里口,入北堤新河,凡二十里。

北鄉小河 ,康熙四十一年,知縣趙嗣晉新開西北,自黨家窪起,東南入北堤新河,凡二十五里。

馬澶淵 舊《志》云:在縣南數里,東南一股與徐、邳水合,又一股北行九十餘里,接張秋河,西北與衛水會,由滑開漕渠而東。今東道湮沒,皆不可考。按《春秋》襄公二十年夏六月,公會晉侯、齊侯等,盟於澶淵。《注》云:「澶淵,衛地,在頓丘縣南。」 或即此地。馬字疑誤。

菏澤 縣東北四十里,定陶城武界上。《禹貢》「導菏澤,被孟瀦」 ,即此。其故道今沒。

堂溝 堂,衛傍邑溝,其地也,在縣北四十里。《詩》云「望楚與堂」 ,即此。

傅家潭 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圜轉數里,地形甚窪,三秋淫潦,匯為瀦澤。舊《志》云:「東經闞家店等處,有河洩此水入鉅野界,至南陽湖,年久河道淤沒。」 康熙三十七年,重濬故道,以洩傅家潭之水。按:此潭接界單邑,邇來定、鉅疏河,不由故道,竟欲導水注武,疊詳不已。憲檄頻催,知縣趙嗣晉親勘潭形,積水難洩。汶上、巴丘諸村哀籲者數百,僉以「一潭不能容三縣之水」 為言。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