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9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后故里

華嚴塔 縣東北十里高樓店,舊傳唐徐勣所造,在鄭潢溝下流。相傳用以鎖水口。當時人尚殷富,自毀後,邑日以貧。

雙連井 ,鐵山上激之互動。瀨鄉廟中有九井,每汲一井,則八井水俱動,亦此類。

石幢 崔樓洪福寺,唐古剎也。有石幢一枚,周遭書《尊勝陀羅尼咒》,書法極工,今中斷。

古槐 二株,在明倫堂前。枝幹盤鬱,蒼翠如畫。舊傳元建學時植。

瑯琊王公遺址 「公諱貴,王氏始祖也。元末白馬軍亂,自諸誠遷于邑之曹村,遂家焉。三世至封翁穎川公,食指漸多,子孫漸顯,故宅尚存,後人世守之。」

齊河縣

晏城 在縣北二十五里。即齊相國晏嬰食邑。高唐城 ,在縣西六十里倫鎮西北,即齊西邑綿駒所居之處。又齊威王使盻子守高唐,趙人不敢漁于河,即此地也。今故址尚存。

耿濟渡口 在縣東一里。即漢耿弇拔祝阿濟渡處,即今大清橋口也。

野井亭 在縣東。舊屬祝阿。《漢書》:「祝阿有野井亭。」 《春秋》:昭公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 ,即此。飲馬池 在縣北八里莊路傍。漢淮陰侯下齊過此,飲馬處也。舊有坊,今廢。

看花臺 在倫鎮西南隅。元德州路總管劉通所建,今廢。

齊東縣

梁鄒城 在縣梁鄒鄉。漢縣城。劉宋于此置戍,為平原太守治所。元嘉八年,青州民司馬順則自稱晉室之裔,聚眾號「齊王」 ,乘虛襲梁鄒城,青冀二州刺史蕭斌遣振武將軍劉武之等平之,即此。

魏王城 在縣西南三十里。世傳魏王李密所築,址微存,遇陰雨後,隱見城郭樹木,狀如海市然。明萬曆丁巳、崇禎己卯,嘗雨,見之皆于秋月,里人以為奇觀。

延安城 在縣延安鎮,遺址尚存。

「齊東舊城 」 在縣治東大清河東岸,遺址尚存。文宣王廟 在延安鎮,康熙二十三年奉。

旨會勘地圖,廟廢井存。知縣余為霖築臺立碑,鐫「聖」

惠泉三字

故王臺 :在城東南三十五里李家莊。舊傳,其王田獵于此,高一丈,周遭三十四步。

麻姑臺 :在城南二十五里。建麻姑廟。

濟陽縣

邿城 ,在縣西二十里。按《春秋》魯襄公十三年,「取邿」 ,《註》「任城亢父縣有邿亭」 ,非此也,疑為古之臨邑城。

新市城 ,在縣西八十里。本臨邑之新市鎮,元至元二年,析入濟陽。

聞韶臺 在縣東北三十里曲堤鎮。相傳孔子在齊聞韶之處。臺高百尺,祠宇巍然。

《黃山谷石刻 》:在縣東北三十里曲堤鎮。「蘇武《斷梁橋 》」 ,在縣西六十里。

《趙子昂碑 》在儒學西廡下。

《揭徯斯碑 》,在城西十二里。

曲堤塔 :在城北三十里,高數百尺。

禹城縣

漢阿陽縣城 在縣南五里,俗呼為羊落城。《地理志》:「平原郡有阿陽縣,漢為侯國。」

龍額城 ,《寰宇記》:「廢禹城,縣東南二十五里有龍額城。漢縣,後漢省。周宣帝時,祝阿縣曾理于此。」

《耕雲釣月》石刻 在縣學,晦翁朱子書。

蘇東坡《枯木石刻 》東坡與李公擇會濟南劉詔家,寫枯木一枝,題名「檻泉亭壁。」 詔刻石安遇堂。金大定二十九年,邑人王國寶、李彥文得之砧石間,徙置遠塵菴,上有李彥文題記。後移置儒學明倫堂。永樂後,往來士夫求之者眾,下吏苦于應接,碎而投之井中。正德間,知縣張壁出而重鐫。嘉靖甲午,教諭王某碎為柱礎。萬曆九年,知縣任宗美索得舊本,命工重刻。

臨邑縣

臨邑古城 在縣北三十五里。周圍七里。宋建隆三年,移今治。

黎丘子讀書臺 ,在縣治西南。前後兩座各三級,故址尚存。

鹿角關 在縣北十五里。唐置,周圍四里石門 。《春秋隱公三年》「冬,齊、鄭盟于石門。」 註云:「石門,齊地,在濟南之臨邑。」 今不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