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9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四卷目錄

 濟南府部彙考十六

  濟南府古蹟考下

職方典第二百四卷

濟南府部彙考十六

濟南府古蹟考下   府州縣志合載

濱州

唐渤海縣城 在州東北。唐置縣鎮,金遂省。大營城 在州西二十三里,金人屯兵所築。茅焦臺 在州治東北,世傳焦曾隱居於此。舊有焦祠。宋大觀初,改祀真武,而移焦祠於側。秦臺 在州治東北。相傳始皇遣徐市之蓬萊求神仙,久未還,築臺望焉。今建玉皇殿於上。八角井 在秦臺下,未詳所始,自明成化癸卯,僧海靜及居民李青掘得之。昔遇歲旱,禱雨於此,屨獲徵應。萬曆十八年,知州林維嶽復浚之浮來鐘 鐘之來,未詳何代,傳謂自流鐘口河浮至彼鎮,亦緣此而名。又云「比有鐘二,銅一鐵一。」 銅者順流去,鐵者遂繫於州,築臺懸焉。明嘉靖時,始移臺於學宮之巽地,曰「文鳴臺。」

七里溝 在州治南七十里,界青城、高苑二縣。父老相傳,其地曾有香爐,色黑如漆斗許大,鏗鏗有聲,上刻云:「東七里,西七里,寶貝只在七七里。」 土人不識其意,惑於七七之說,每在七里內四求之,有能識金銀氣者,遂私持去,果為金爐,後追不可得。明隆慶庚午,里中張鉦領鄉薦第一,是地靈之徵也。

葍子溝 :在州治東南二十五里。其地滋生葍根,如遇饑歲,可挑而食,故以名溝。

琉璃井 在州治南十五里,井盡琉璃磚甃,傳謂一雲水道人投火井中,因煉成一片,瑩滑無隙,綠光耀目。其水冬溫,較他井差別。

雙眼井 :在州治西北十五里。兩井相對,僅去咫尺,故其村以「雙眼」 名之。

五龍塘 在州南五里許。傳者謂「村積水塘中出龍」 ,故名。

龍塘 :在州治西南十五里。塘內曾起龍,後因立廟焉。

殺虎衕 在州治東北三里許。相傳,昔有一虎走其地,為人所殺。塞南江北,舊無虎跡,而濱少山林,素不知所謂虎,虎且不易殺,而竟殺之。村之得名職此。

《透靈碑 》在州治南安平鎮,寺內人對立,影光照出。

利津縣

利津舊城 在縣東大清河岸,遺址見存。官竈城 在利津、霑化兩境,延袤三十里餘,遺址宛然,世傳秦始皇東遊海上所築。其中古井七十有二,惟臺上一井甘冽,內所生棘剌皆向上,俗呼「順王棘。」 更有一鐵櫃匿土中微露,掘即隱,少頃復見如故。

丹丘宮 :在縣治東北。鄰城隍廟,今改為《白衣庵》。

煙火臺 :在縣治東南十二里。

黃蘆臺 :在城北三十里。

鐵門關 :在豐國鎮,遺址尚存。

霑化縣

迷馬莊 在縣西南十里許。土腴林茂,地勢紆迴。即村叟老於斯者,率意行輒眩。相傳:金完顏亮曾迷於此,因以名莊。昔邑有迷馬里,今裁。文峰 在城東南八十步。高百尺,圍二十餘丈。弘治間,訓導江文明倡築。

聚仙臺 在縣治東北五十步,勢爽塏。臺後蘆葦茂叢,世傳為八仙聚會所。昔邑人親聆其音樂,往視之不可即,郡名仙跡以此。或曰:亭下為海眼,上建元帝神祠鎮之。

南臺 在縣東南十五里。高五丈,圍稱是,遠可望十餘里,不知始於何年,邑里有以「南臺」 名者。北臺 在縣東北十五里,高闊與南臺同,邑里有以「北臺」 名者。或謂二臺為古帝王塚。

睛雲樓 在縣東六十里富國場。元至正年,司丞元凱所建。今廢址猶存。

因山樓 在縣東七十里永利場。建於元元統三年,今廢址猶存。

官莊 在城西。萬曆十三年,知縣趙蛟立,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