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兩腳不隨。早食上晡,後到天門。郭使者得銅物。銅 物形狀如鐘,又方柄有孔,莫能識也,疑封禪具也。得 之者汝南召陵人,姓楊名通。東上一里餘,得木甲。木 甲者,武帝時神也。東北百餘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 闕在南方,漢武在其北。二十餘步,得北垂圓臺,高九 尺,方圓三丈所,有兩陛,人不得從上,從東陛上,臺上 有壇,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維有距石,四面有 闕。鄉壇再拜謁,人多置錢物,壇上亦不掃除。國家上 見之,則詔書所謂「酢梨酸棗,狼籍散錢處數百,幣帛 具道。」是武帝封禪,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為上跪拜, 置梨棗錢於道以求福,即此也。《東山名》曰「日觀」者,雞 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所,秦觀者望見長安,吳 觀者望見會稽,周觀者望見齊。西北有石室壇,以南 有玉盤,中有玉龜。山南脅神泉,飲之極清美,利人。日 入下去,行數環。日暮時頗雨,不見其道,一人居前,則 先知蹈有人,乃舉足隨之,比至天門下,夜人定矣。
《齊州二堂記》宋·曾鞏
齊濱濼水,而初無使客之館。使客至,則常發民調材 木為舍以寓,去則撤之,既費且陋。乃為徙官之廢屋, 為二堂於濼水之上以舍客,因考其山川而名之。蓋 《史記五帝紀》謂「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 壽丘,就時於負夏。」鄭康成釋歷山在河東,雷澤在濟 陰。負夏,衛地;皇甫謐釋壽丘在魯東門之北河濱,濟 「陰,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以予考之,耕稼、陶漁皆舜 之初,宜同時,則其地不宜相遠。二家所釋,雷澤、河濱、 壽丘負夏,皆在魯、衛之間,地相望,則歷山不宜獨在 河東也。《孟子》又謂「舜東夷之人」,則陶漁在濟陰,作什 器,在魯東門,就時在衛,耕歷山在齊,皆東方之地,合 於《孟子》。按《圖記》皆謂《禹貢》所稱雷首山在河東,媯水 出焉。而此山有九號,歷山其一號也。予觀《虞書》及《五 帝紀》,蓋舜娶堯之二女,乃居媯汭,則耕歷山,蓋不同 時,而地亦當異。世之好事者乃因媯水出於雷首,遷 就附益,謂歷山為雷首之別號,不考其實矣。由是言 之,則圖記皆謂齊之南山為歷山,舜所耕處,故其城 名歷城,為信然也。今濼上之北堂,其南則歷山也,故 名之曰歷山之堂。按《圖》,泰山之北與齊之東南諸谷 之水,西北匯於黑水之灣,又西北匯於柏厓之灣,而 至於渴馬之厓。蓋水之來也眾,其北折而西也,悍疾 尢甚,及至於厓下,則汨然而止。而自厓以北至於歷 城之西,蓋五十里而有泉湧出,高或至數尺,其旁之 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齊人皆謂嘗有棄糠於黑水之 灣者,而見之於此。蓋泉自渴馬之厓潛流地中,而至 此復出也。趵突之泉冬溫,泉傍之蔬甲經冬嘗榮,故 又謂之溫泉。其注而北,則謂之濼水,達於清河以入 於海,舟之通於濟者,皆於是乎出也。齊多甘泉,冠於 天下,其顯名者以十數,而色味皆同。以予驗之,蓋皆 濼水之旁出者也。濼水嘗見於《春秋》魯桓公十有八 年,「公及齊侯會於濼。」杜預釋在歷城西北入濟水。自 王莽時不能被河南,而濼水之所入者清河也,預蓋 失之。今濼上之南堂,其西南則濼水之所出也,故名 之曰濼源之堂。夫理使客之館而辨其山川者,皆太 守之事也,故為之識。使此邦之人尚有考也。熙寧六 年二月己丑記。
《齊州北水門記》前人
濟南多甘泉,名聞者以十數。其釃而為渠,布道路,民 廬官舍,無所不至,潏潏分流,如深山長谷之間。「其匯 而為渠,環城之西北,故北城之下疏為門以洩之。若 歲水溢,城之外流潦瀑集,則嘗取荊葦為蔽,納土於 門,以防外水之入」,既弗堅完,又勞且費。至是,始以庫 錢買石,僦民為工,因其故,累石為兩崖,其深八尺,廣 三十尺,中楗析為二門,扃皆用木,視水之高下而閉 縱之。於是外內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節,又無後虞, 勞費以熄。其用工始於二月庚午,成於三月丙戌。董 役者「供備庫副使、駐泊都監張如綸、右侍禁兵馬監 押伸懷德二人者,欲後之人知作之是我三人始也。」 來請書石,故為之書,時熙寧五年壬子也。
《齊州景靈巖記》張公亮
泰山西北阯,群山擁翼,連屬百餘里,摩空干雲,秀拔 萬狀,曲如列屏,削如立壁,矗如攢劍,銳如直圭,幃幌 掩映,城堡環遶,虎兕奔突,龍蛇盤屈,崟為巖谷,岈為 洞穴,斷為谿澗,引為林麓。峰卓嶺聳,巒跳巘疊,翠木 蔭蔚,飛泉激越,中有川焉,厥土衍沃,齊、魯通道出於 其間。左一山特起,曰「雞鳴」,緣北麓絕澗,循峪口上,東 北走二十里,險盡地平,山勢圍抱,四面峭絕如堵牆。 蒼巖之下,紺殿崛起,峻塔貫雲,寶樓結瑤,高門嵯峨, 長廊連延。遠而望,若畫圖中物,即是寺也。按《圖經》,本 希有佛出現之地。後魏正光年,法定師始置寺,有青 蛇、白兔、雙鶴、二虎之異。我朝景德,方錫今額。先是舊 制質略,率意締構,因地任材,行列不次。景祐中,主僧 瓊環者,即眾堂東,架殿兩層,龜首四出,南嚮安觀音 像。文楣藻栱,頗極精麗。設簴刻鯨,以警昏曉。後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