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泉湧出巖下,繞屋而流,其上有龍興觀。青山 在州西南一百三十里,峰頂蒼翠,亦一名山也。其旁為橫山。
石城堌 ,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四壁巉峻,絕頂寬平可田。下有龍潭,禱雨有應,龍祠在焉。旁為伏龍山。
赤石山 在州南一里。山有二埠,東西相峙,曰「金雀」 、銀雀,環護州治。中有桃花洞,其下有泉,南流為陽明河。
冊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
蘭山 在州南八十里
層山 在州南九十里。層山之旁,柱子山、黃山附之。
沂河 在州城東二里。源出蒙陰西北艾山。《水經》云:「出泰山郡蓋縣艾山」 是也。南流逕沂水縣城西,又南至蒙陰,受東汶水、諸葛城、王祥墓、孝感河水入之。
祊河 在州北二里。源出費縣大匡崓。洓河 在州西二十五里,出費縣天井泉。沭河 在州東五十里。源出莒州西北馬耳山,南流入州境。
泇河 ,出費縣箕山,《逕州》西北過汴莊。
汶河 在州東九十里
棗溝湖 在州北四十里。
泥沱河 在州南二十五里。
芙蓉湖 在州西南九十里。
漁溝湖 在州西南三十里,源出寶山。
石淵 ,在州南三十里。水中多白石。
郯城縣
九龍山 ,在縣東北九十里,即馬陵山別支也。山有九峰,盤曲如龍,故名。
石梁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其旁為磨山,有石如鏡,擊之鏗然。土人相傳曾子授徒于此,為建「琴聲書院。」
羽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禹貢》「羽畎夏翟」 ,即此山也。《山海經》云:「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 縣西南即鯀所殛處。王嘉云:「舜命禹疏山導岳,遍日月之下,惟不踐羽山之地。」
孔望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即馬陵山之南峰,高峭峻拔,其上有「望海樓。」
優樓山 :在縣西六十里。
沂河 在縣西北二十里,從沂水來入境。白馬河 在縣西五里,源出九龍山,至縣境。沭河 在縣東十里,從沂水來入境,至東南七十里,漫流入海。《元和志》云:「臨沂東南,群山聯絡,沭東沂西,夾山而行,山夾之間,有山口池者。俗云『禹鑿沂水,由三十六穴湖貫此夾口,與沭相通』。」 又南至沭陽縣,入桑塸湖,東入於海。陳河 在縣西四十里瓦子埠,即涑水別流,不入沂水者也。
大方湖 在縣西南十五里。廣可百畝,中多荷芰,邑人遊採其中。
蓮湖 ,在縣南三十里,圍可十餘頃,亦有荷芰。《費縣》。
蒙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禹貢》:「蒙羽其藝。」 《詩》:「奄有龜蒙」 是也。西與龜山相連,綿亙一百三十里。其北為蒙陰,其陽為費山,頂有白雲巖,采石花為茶,其味芳冽。前有玉虛宮,宮內有古松高數丈,其陰盈畝,亭如車蓋。其東為九女關,西為紫金關,諸泉水皆出其下,流入於沂。《齊乘》曰:蒙山前陽口村有玉皇觀,相傳老子故宮也。陽口亦山名。其北為平仙頂。按《縣志》,蒙山距縣西北六十里為龜蒙,孔子作《龜山操》曰:「我欲望魯兮,龜山蔽之。」 即此山也。其東有掛仙橛、平仙頂,又東為玉皇頂、望海樓,皆秀插雲表。按蒙山舊志,有七十二峰洞三十六古剎七十餘所,龜蒙頂其最勝處,白雲巖次之。
泉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其上有祠。
南成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即曾子葬父處,王符所謂「南成之塚」 是也。亦曰曾子山。其麓為印山,有子游祠。其旁為石門山。武城故址在其山下。
蒼山 在縣南三里。蒼山之西為樓子峪,懸崖危磴,連絡可六七里,泉出其下,流而為蒼山河。由吾山 在縣南四十里,其上有由吾洞,即隋文帝所徵道士由吾也。詳見《沂州》。
聖堂山 ,在縣西五十里。上有道院。
歷山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其旁有舜祠。漏澤在其東北,世謂之「雷澤。」
聰山 ,浚水出焉,在縣西北一百四十里。其旁為「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