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9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山又東南為高山

穟山 在城西二十里,坐落東張社穟山莊。水牛山 在城北二十五里,坐落西茂社新莊北,形如水牛。其東南嶺,俗呼「小山。」

羅山 :在城北四十五里。坐落東王社羅山莊迤北。

虎尾山 在告山北,坐落新樂社。新樂寺迤南,上有虎峪。

皮山 在虎尾山東北,坐落新樂社堽屯城迤東,相傳即「陪山。」 東與告山相直,坐落新樂社夏戴莊北,古將軍堂址在焉。又有仙人洞。

馬山 在陪山南一里許,坐落夏戴社單家莊迤東。

簸箕山 :在城東北八十五里。坐落靈山社高莊南,西與虎尾山相峙。

玲瓏山 在靈山東,坐落南白社。《東莊集》迤東,中有鵓鴿峪、虎峪。

《泉源 》蛇眼泉:在北郭門外,泉孔如蛇眼,故名。古泉 ,出城西北隅。

三里溝泉 在縣東北里許。

井泉 在東郭門外

張家泉 :在城東十五里,西入縣川。

柳泉 在縣西十里。舊南流十五里入洸,為積沙所滲。嘉靖六年,工部主事吳鵬導之東流八里,經城南,合蛇眼等泉,至濟寧天井閘入運河,後又依南流入洸。今於康熙三年,工部王封改東流經城,會諸泉入。河金馬莊泉: 距縣東南十二里,地名劉家村,出土中。

古城泉 :距縣南十五里,地名沙莊村,出土中。「龍魚溝」 泉 ,出縣東北六十里,西北流十二里入汶。

龍港溝泉 ,出城東北五十里,西北流約七里入汶。源頭一派澄泓,萬孔沸湧,噴起浪花砂礫,宛若洙形。大旱不竭,入汶接運,大有所賴。「八景」 之一,惜不及載。

魯姑泉 ,在穟山之陽,出土中,西南流二十五里,會濼澢山泉。

濼澢山泉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地名「羅山村。」 出土中,西南流入於蒲灣泊。

日淵泉 ,在北郭西北,工部史載名之。有詩見《藝文》。原名李家泉。

新電泉 :在城東北二十五里。

羅星泉 :在城東北三十五里。

黃家道溝 在告山側

桃花溝 在陪山北

黃澗溝 在雲山東北。西有古路,溝出黃土,可染衣。

堽城舊石閘 ,在堽城西北隅百步,元至元初建。水決,久廢。

堽城新石堰 在縣西北三十里。成化九年,員外張盛造。正德十二年,主事朱寅增置二杠,大學士商輅撰《記》。久廢。

堽城石堰閘 在堰上。流,引汶水入洸,亦員外張盛造,久廢。

洸河東閘西閘 在縣西四里。洸河兩涯之間,東西相對。嘉靖六年,主事吳鵬因洸水久涸,柳泉南入於洸,悉滲於沙,不達於漕。乃東引橫過洸河,東西各立一閘。大雨時行,洸水泛漲,則閉閘門以防其淤。春秋之交,河水淺澀,啟閘以達其流,東會蛇眼諸泉,入天井閘,以濟運道。按《水經注》:「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 南過岡縣北,又西至安民亭入於濟。《書》所謂「浮於汶達於濟」 也。迨元末因貢賦陸行不便,自濟寧開渠抵安民山,又自安民山開渠抵臨清,遂於兗東築金口堰以障泗水,又於寧陽汶水下流橫築石堰以障汶水,使汶水由洸河南流以入於濟,此堽城石堰所以設也。自明洪武,原河決安民山,塞四百里,舟不可行。永樂九年,工部尚書宋禮用汶人白英計,將汶河開通,直抵南旺分水廟。又於洸河口築壩,阻汶水之入洸者,名曰堽城壩。於是汶水不復通洸矣。《舊志》謂:「汶水入濟寧,則石堰可設;水入南旺,則石堰不必設。」 查石堰實為寧陽大害,非特不必設也,橫截水中,汶流不暢,一遇山水,則囓堤決口之患,歲歲有之。況河勢漸移而南,汶側一帶堤工單弱,未能久支。若厚築諸堤而開石堰,誠寧陽數世之利。然民力維艱,脂膏莫罄,司土者所當深思熟計矣。或曰:「洸雖寧河,堤實汶岸。凡邑介汶流者,若泰安、新泰、萊蕪、汶上、肥城五處,宜協夫修築也。況壩堤一決,汶上、滋陽、濟寧等處均受其」 患,更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