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2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冉伯牛墓 初在汶上西門外感化橋側。相傳定公召孔子為司空,以伯牛攝宰,卒因葬焉。宋時改墓東平西北十五里舊有祠宇,歲久傾圮。明正統間,知州潘洪復新之。祠旁有祭田三十畝,有司常以春秋祭享。大學士許彬、知州劉元凱俱有碑記。

漢東平思王墓 在州東故無鹽城東北二里。宣帝第四子也。

東平憲王墓 在州北五里,山前凡九塚。《水經注》曰:「漆溝水出無鹽城東北五里阜山下,西逕無鹽縣故城北,水側有東平憲王蒼冢,碑闕存焉。」 即此地也。墓前為佛寺。明嘉靖庚子,改建王祠,有司春秋祭享,以宋殿中侍御史馬伸配。劉府君墓 在城東北堯陵前。府君名曜,漢光祿勳,有古碑殘折。

宋狀元梁灝墓 在州北二十五里望山之陽,及子固祔葬。

梁莊肅公墓 ,在狀元墓西北。名適,宋宰相亦灝子也。梁氏宋時多顯貴,列冢十餘,皆有翁仲碑石。

殿中侍御史馬伸墓 在憲王陵北五里。孫明復墓 在州北蘆泉鄉。先生,平陽人,隱于泰山之陽,官至殿中丞,卒葬于此。歐陽修銘其墓。

龍圖閣學士孫宣公奭墓 ,在州東十五里。元狀元霍希賢墓 ,在州東二十里。

韓總管煦墓 在州北王陵臺前。有元學士李之紹撰《神道碑銘》。

左丞相忙兀臺公墓 在州北王陵臺西。丞相名光照,有至元二十三年《碑文》。

明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憲墓 在城北二十里荊山之南。嘉靖十七年奉敕修建,大學士李時撰《神道碑》。

尚書劉源清墓 在州北七里。隆慶初,奉敕建修,郡人趙元夫為銘。

吏部尚書吳墓嶽 在州北十里。

汶上縣

蚩尤冢 在南旺湖中,故壽張境也。《皇覽》曰:「蚩尢冢在東郡壽張縣闞鄉城中。冢高七尺,常以十月祠之,有赤氣出如絳,民名為蚩尢旗是也。」 漢衡衛尉方墓 ,在縣西南十三里,古碑一道,建寧間立。又浚儀令衡立亦有一碑。

王彥章墓 在縣西門外,即彥章死節處也。墓前有祠。明文皇靖難,駐蹕汶上,親祭其墓。初令有司以四月十五日致祭。按歐陽修《畫像》,謂「其葬鄭州管城」 ,此或後人傷之,掩其衣冠耳。金翰林學士完顏致墓 ,在縣南二十里。元兵部尚書張昉墓 ,追封東平郡公,諡莊憲。翰林學士曹元用墓 ,在縣西南七十里。學士國祥墓 ,在縣南二里。

都水少監馬之貞墓 ,在縣東南十里。

平章王柏弘墓 ,在縣東十里。

明兵部尚書路迎墓 在縣南七里。嘉靖中奉敕修造,邑人吳維嶽為《銘》。

戶部尚書王果墓 在城東南二里。邑人郭朝賓為傳。

工部尚書郭朝賓墓 在縣東十里。萬曆十一年奉敕修建,有同郡于慎行為《銘》。

東阿縣

項王墓 在縣城北。漢高帝既滅楚,魯猶為羽守,乃持項羽頭示魯,魯乃降,遂以魯公禮葬于穀城。《皇覽》曰:「穀城縣東十五里有項羽塚。」 《水經注》曰:「穀城西三里有項王羽之塚在焉,石碣具存。」 《皇覽》所云非也。《述征紀》云:「在穀城西北三里」 ,蓋本之《水經》。至《漢書註》,宋白以宋州穀熟縣為項王葬所,非是。

陳思王墓 在城西八里魚山西麓。《水經注》曰:漁水即吾山也。漢武《瓠子歌》所謂吾山平者。山上有柳舒城。魏東阿王曹子建每登魚山,有終焉之志。後徙王陳,薨,其子志遵治命,返葬于阿,即山為墳。元時以王為東阿城隍,後令宮欽改正其訛,別祠王于邑城。其後城遷祠廢。明隆慶間,縣令田樂建祠于墓下,有屋三楹,未設廟貌。程盧公墓 在縣西南白臘山之陽,唐程知節葬所也。知節陪葬昭陵,子孫以衣冠葬此。邑人蘇則魯有《辯》

吳文肅公墓 在城東南二十里陶家峪,宋參知政事吳奎葬所也。奎,益都人,知鄆州,徙其先世于此。其後奎亦祔焉。

侯丞相林 在城東三里冠山下。金丞相摯大父義也。義仕金為宣武將軍,葬此。後摯為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