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2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東至清平縣界十里

西至曲周縣界七十里

南至堂邑縣界,四十里。

北至夏津縣界三十里

東西廣一百里,南北袤七十里。

館陶縣

東至堂邑縣界,四十里。

西至丘縣界二十五里

南至濮州界三十里

北至臨清州界二十里

東西廣六十里,南北袤七十五里。

丘縣

東至館陶縣界,二十二里。

西至曲周縣界五里

南至曲周縣界七十五里。

北至曲周縣界,二十五里。

東西廣三十里,南北袤一百里。

形勝附

《地理志》
宋·衛齊魯之衝

《元志》
地平土沃無名山大川之限

《一統志》
南接濟兗北連德景漕河所經要衝之

《郡志》
襟衛河而帶會通控幽薊而引淮泗泰岳

東峙,漳水西環,實齊魯之會也。萬國貢賦,四方朝獻,胥由此達。古今言地之衝,此其最焉。聊城縣 博固名區,漕河要津。龍盤隱茌阜之雄,雉疊聳《緣雲》之勝。

《堂邑縣 》:「右瞰會通河,左接冠氏壤。」

博平縣 「古河縈帶,長堤環繞。」

《茌平縣 》「茌山高峙,漯水環流。」

丘縣 ,衛河經其東,漳水環其西。

《莘縣 》「北枕弇山,西帶馬頰。」

清平縣 漯川故道,漕河上游,有古鎮之雄,有沃野之利。

冠縣 ,衛河經其西,馬頰環其東。

臨清州 河據會通水,引漳、衛大堤繞其前,高阜枕其後,乃南北之喉襟,舟車之都會也。館陶縣 陶丘山峙其北,屯氏河環其西,高唐州 魚丘名區,馬頰故道,枕以玉岡,帶以漯水。

恩縣 ,「南拱陰山,西牽衛水。」

夏津縣 鄃城故國,衛水要津。

《武城縣 》地連冀野,水通衛河。

濮州 ,「東距雷澤,南環濮水。黃河古道,帝丘名區。」

范縣 黃河、羊角限其南北,清水、馬陵夾其東西。

觀城縣 黃河環於東南,《澶淵》衛於西北,《朝城縣 》冠石山望於東南,馬頰河經於西北。

東昌府星野考

府總

室壁在亥衛分野

《輿地考》曰:「兗州在營室、衛分野。今靈昌、濮陽之西北境,濟陽之西北境,博平之西南境皆是。」 《唐天文志》曰:「營室,東壁陬訾也。初危十三度,餘二千九百二十六,秒一太。中,營室十二度,終奎一度。自王屋大行而東,得漢河內。至北紀之東隅,北負漳、鄴,東及館陶、聊城。又自河、濟之交,涉滎波,濱濟水而東,得東郡之地。古」 邶、鄘、衛、凡、胙、邢、雍、共、徵、觀、南燕、昆吾、豕韋之國。自閣道王良至東壁,在豕韋為上流,當河內及漳、鄴之南,得山河之會,為離宮。又循河、濟而東接元枵,為營室之分。兗州之域,東昌府,為冠,為濮,為朝城,為觀城,為范,為臨清,為館陶,為丘。

東昌府山川考     通志府志合

本府。聊城縣附郭。

茌山 在府城東五十三里。漢茌平縣,本此。按《說文》:「茌,草盛貌。」 俗作茌。《漢書》:「茌平」 ,應劭注云:「在茌山之平地也。」 《一統志》云:「山之平地曰茌。」 誤矣。按《縣志》:在城內之東北,形高土赤,橫亙五百餘步。相傳金元間,鑿土築城而山夷。正德間,復築而山淵矣。

會通河 在府城東南。元至元間,開鑿以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