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洪武七年,自舊治遷今地。天順間,知縣李翱、成化間,知縣王偉重修。嘉靖四十年,推官戴汝器改建大成殿。萬曆十一年,邑人參議段錦率闔邑士夫建尊經閣。二十四年,知縣孫居相新櫺星門。門之南樹「萬代宗師坊」 ,又拓學門西南為雲路街,樹「雲路、肇開坊。」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楊鴻儒、九年,知縣董時幵重修。
社學 十一所一在縣治西門,一在迎薰門西,餘在各里。
會齋書院 在舊恩縣城。元張汝卿讀書處。夏津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至元己卯知縣魏斌建,已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縣丞陳榮修。天順五年知縣薛正病其湫隘,改建學宮後之隙地,規制宏廠。弘治壬戌知縣張璈重修。」 嘉靖壬午知縣賈真儒「新《鄉賢名宦祠》,甲午知縣劉鑾新敬一亭,戊戌知縣易時中創構號舍」 十七間,社學 十四所,一在城隍廟東,萬曆八年知縣余志道建,餘在各里。
武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偏。宋大觀間建。元季兵燬,明洪武初重建,後圮于水。天順間,知縣伍善增修。嘉靖間,知縣王潺重修。隆慶元年,知縣金守諒建觀德亭于大成殿右。學田二頃六十畝六分四釐。萬曆四十五年,教諭高繼凱重修。社學 三所:一在縣治東,一在甲馬營,一在水次倉東北。
絃歌書院 舊在縣西四十里。金大定初徙此。子游為武城宰。其治在今兗州府費縣西北。後人以邑名同,故立書院祀之。
學道書院 在城南。隆慶元年知縣金守諒建。前廳牓曰:「學道堂」 ,後廳牓曰「莞爾堂」 ,有序,有門,中肖夫子子游、澹臺子羽像,以春秋丁日祀。濮州儒學 在州治東南。先在舊治西北,金郡人史謙沖建。明正統間圮于河,知州毛晟徙城王村,建今地。弘治三年,知州施德鑿泮池,築土山,于五峰山下建聚秀亭。嘉靖四年張寰建啟聖祠,敬一亭、「禮義二門。十二年,蔣瑜修山池、亭坊及成賢橋。」 隆慶四「年,郡人尚書蘇祐率闔城士夫協力創造兩廡堂舍。」 萬曆四年,少卿李先芳「重修聚秀亭。」 八年,知州劉竟成「重修成賢橋。學田一頃三十三畝,一在陶丘漥,一在莊子廟,一在皇姑廟。」
歷山書院 在州東南歷山下。元歷山公千奴建,學士程鉅夫記。
丹陵書院 在州治西北。知州薛孟創建。范縣儒學 在州治東,「先在舊城。元元統、至正間,縣尹郭夢起、莫世榮修。明洪武二十三年,河決壞城,知縣張允徙建今治。成化辛卯,知縣鄭鐸鼎新殿廡。弘治十六年,知縣薛鎰重修。隆慶間,知縣黃承恩建文昌樓。萬曆六年,巡撫趙汝賢檄縣重修。」
皇清順治六年,燬于寇。康熙八年,知縣霍之琯始修。
殿廡
社學 十一所,「一在縣治西,其餘在各里。」 觀城縣儒學 舊在縣治西南。金太和三年,主簿李堂遷今地。元至元間,縣尹張巨川建。明知縣姜允和、左源、高岱相繼修葺。隆慶四年,知縣方維藩建尊經閣,閣之南建登雲橋。萬曆二年,知縣賈世康新大成殿、戟門、名宦、鄉賢二祠。十一年,王應霖新兩廡啟聖祠。十六年,喬崑鑿泮池,新櫺星門,明倫堂、「博文」 、《約禮》二齋學田二頃三分八釐。
社學 十一所一在縣治東,餘在各里。
松槃書院 在儒學北。知縣馬允升建,今廢。朝城縣儒學 ,在縣治南。「宋慶曆四年,著作郎田諒創建。元延祐乙卯,李仲賢修。明洪武三年,主簿潘福重修。正統十五年知縣楊祥修大成殿。弘治戊申知縣劉章創置號舍。正德九年知縣蔡童、嘉靖三年縣丞徐文煥增修。」
社學 在各里
雪林書院 在縣治北丹霄觀後。元楚惟善及其子樟讀書處。中有五車樓,今廢。
南泉書院 :在武陽門外,邑人御史王應初授生徒于此。後遊宦,延貧士群處肄業其中,人皆號為「義塾」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