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4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樂城 ,在縣東二十里。

鹽城 ,在縣北八十里。

赤烏城 ,在縣南十五里。置縣,屬北海郡。東漢屬樂安國。《寰宇記》為「魏益都城」 ,非也。

暇亭 在縣治前

清溪書院 在城西門,刑部尚書趙鑑建。「熙熙亭 」 在後北城上。

昌樂縣

昌樂故城 ,在縣西北十里。

營陵城 ,在縣南,有營臺。

劇縣城 ,在縣西十里。

瑞華堂 宋建

臨朐縣

郱城 在縣東南

朱陽城 ,《左氏》曰:「晏弱城。」

《校城 》武帝封城陽王子雲為侯。

朱虛城 ,在縣東六十里。

臨原城 在縣東。漢封淄川王子始昌為侯。《寰宇記》:今不知所在。

李靖讀書臺 在縣南一百里。相傳李靖微時,讀書於此。又云:「靖從太宗征遼左,因于此閱《司馬法》焉。」 今有書堂社。

五龍堂 在縣北十里龍山社。

逢山石鼓 在縣逢山上。《從征記》曰:「齊地亂則石鼓鳴,聲聞數十里。」

飛雲樓 元建

冶官祠 。臨朐南冶原,《水經注》載之,祀朱虛侯劉章,曰「大孝王。」

穆陵關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古齊關也。詳見《關隘》。

安丘縣

棄金坡 又名「堆金山。」 管寧舊居,華歆擲金於此,故名。

郚城 在縣西南六十里。《春秋》「齊遷紀郱、鄑、郚」 ,此即古郚城也。後魏置平昌郡。北齊廢郡,置瑯琊縣。隋改曰郚城。唐省入輔唐,即安丘。

古城 在牟山北,安丘故城也。

平昌城 ,在縣西南六十里。漢置縣,屬瑯琊郡。東漢屬北海郡。

渠丘亭 在縣城南一里。莒人公渠丘所築,今「渠丘驛」 ,即其地也。

防亭 在平昌城西

古長城 一名長城嶺,在太平山。《史記》載:齊威王曰:「趙侵我長城。」 《竹書記》年:「梁惠成王二十年,周顯王十八年,齊人築防為長城。」 又《方輿勝覽》云:城西接岱,東連瑯琊巨海,齊人之防塞也。昌安城 在境之西北。酈道元云:「濰水北逕昌安縣故城東,漢明帝中元中封。」

鄧襲為侯國也。

《郡國志》曰:「漢安帝延光元年立也。」

杞城 在東北三十里。古淳于國也。酈道元云:「故夏后氏之斟灌國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遂號淳于。」 《春秋·桓公六年》冬,州公如曹。《傳》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後為杞人所有。」 古城 在牟山,安丘故城也。孟康曰:「今渠丘亭、莒渠丘城是也。」 伏琛、晏謨《齊記》並言亭在安丘城東北十里,非也。城對牟山,隋開皇中,改為牟山縣,大業初復為安丘。

郚亭 在郚城西地里。《風俗記》曰:「朱虛縣東四十里,有郚城亭。」

印臺 在邑南一里許。一名大敦臺。上北望,正值縣廳,故名。其西一丘,名「小墩。」

康王臺 在邑西十里。俗傳齊康王被逐,夜乘馬渡汶,馬化為泥為臺,日中不見,夜中隱隱如城。臺前一水,有無不常,一名潮河,一名「乾河。」 祈嗣崖 在東北十八里汶水濱。舊傳杞子禱嗣於此,上有遇仙觀。

晏公堂 在金溝河西。舊傳為晏嬰「休沐之所。」 公冶長書院 在南七十里。

管公都 在管公里中。昔魏邴原華歆千里訪朱虛高士管幼安于故里,即此。

鄭公鄉 在濰河東宿家里中,漢大司農鄭元之故鄉。《漢書》:「公高密人。」 唐賈公彥謂「北海人。」 安丘古來多屬北海,高密雖境土分割,而公塚實在安丘之東境,《水經》所謂「礪埠」 是也。

韓信壩 在東五十里。昔韓信與楚將龍且夾濰水而陣于此,信令為萬餘囊,盛沙填遏濰水,引軍擊,且偽退,且追北,信決水,水大至,且軍半不得渡,遂斬龍且,于是水。蘇長公《超然臺記》曰:「北望濰水,思淮陰之功,而弔其不終。」 蓋謂此諸城縣。

《越王國 》,相傳國在瑯琊城是也,尚未可信。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