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4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能止。

四十四年,郡城南廣福寺白鵲生,日照,大有年,野粟 遍生,畝收數鍾。

四十五年,臨淄蝗、蝻災。

四十五年,「《益都》有年。」

天啟元年,臨淄、樂安地震。

三年,益都雨雹。

六年,臨淄大水,蝗、蝻生。

七年,益都大水,漂沒民居。

崇禎三年,益都夏蝗害稼。

四年,沂水「二龍」𩰚于沂河,河水泛溢,漂沒數千家。 五年,益都恆雨傷稼。

七年,益都正月朔,震電暴雨,已而大雪。夏,有蝗。 九年,益都顏神鎮產芝二本。七月,蝗,大饑,斗粟千錢, 疫癘大作。八月,大風拔木,雨雹如李,害稼。

十年,沂水大火,延燒數百家。

十二年,益都自正月不雨,至七月,大蝗,水涸,大饑,人 相食,流民載道。

十三年,益都二月丙辰,日出如血。自六月不雨至八 月,大蝗,粟、麥、菽各斗二千有奇。群盜蜂起,人相食,草 根木皮俱盡;沂水大饑,人相食;臨淄、昌樂大饑,斗粟 千錢。蒙陰連歲蝗蝻為災,大饑,人相食。

十四年,益都瘟疫盛行,盜殺青州捕盜通判李茂實。 七月恆雨,至十月冬無雪。臨淄《碩鼠》見于城南十里 鋪,首尾長三尺。

十六年,益都臨淄河中狼行,五六成群,前司街群鬼 夜哭,出東門。

青州府部雜錄

《水經注》·《地理風俗記》曰:「齊所以為齊者,即天齊淵名 也。其水北流,注于淄水。又東,逕四豪冢北,水南山下 有四冢,方基員墳,咸高七尺,東西直列,是田氏四王 冢也。淄水又東北,逕蕩陰里西,水東有冢,一基三墳, 東西八十步,是烈士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之墳也。 晏子惡其勇而無禮,投桃以斃之,死葬陽里,即此也。」 淄水又北逕其城東,城臨淄水,故曰臨淄。王莽之齊 陵縣也。《爾雅》曰:水出其前,左為營丘。武王以其地封 太公望,賜之以四履,都營丘,為齊,或以為都營陵。《史 記》:周成王封師尚父于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萊侯 與之爭營丘。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 安,殆非就封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至營丘。陵亦 丘也,作者多以丘陵號同,又去萊差近,咸言太公所 封。考之《春秋經》書,諸侯城緣陵,《左傳》曰:「遷杞也。」《毛詩》 鄭注並無「營」字。瓚以為非,近之。今臨淄城中有丘,在 小城內,周迴三百步,高九尺,北降丈五,淄水出其前, 故有營丘之名,與《爾雅》相符。城對天齊淵,故城有齊 城之稱,是以晏子言始爽鳩氏居之,逢伯陵居之,太 公居之。又曰:「先君太公築營之丘。」季札觀風,聞齊音, 曰:「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太公乎!」田巴入齊, 過淄自鏡。郭景純言:齊之營丘,淄水逕其南及東也, 非營陵明矣。獻公之徙,其猶晉氏深翼居絳,非謂自 營陵而之也。其外郭,即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 虜城。言齊湣王伐燕,燕王噲死,虜其民寶居,因郭以 名之。秦始皇三十四年,滅齊為郡,治臨淄。漢高六年, 封子肥於齊,為王國。王莽更名濟南也。

淄水自縣東北流,逕東安平城北,又東逕巨淀縣故 城南。征和四年,漢武帝幸東萊,臨大海,三月耕巨淀, 即此也。縣東南則巨淀湖,蓋以水受名也。淄水又東 北,逕廣饒縣故城南。漢武帝元鼎中,封菑川靖王子 劉國為侯國。淄水又東北,馬車瀆水注之,受巨淀,淀 即濁水所注也。呂忱曰:「濁水一名溷水,出廣縣為山」, 世謂之治嶺山。東北流,逕廣固城西。城在廣縣西北 四里,四周絕澗,岨水深隍,晉永嘉中東萊人曹嶷所 造,即宋武帝劉裕擒慕容超處。然城之所跨,實憑地 險,其不可固城者在此。濁水東北流,逕堯山東。《從征 記》曰:「廣固城北三里有堯山祠,堯因巡狩登此山,後 人遂以名山。」廟在山之左麓,廟像東面,華宇修整,帝 圖嚴飾,軒冕之容穆然。山之上頂,舊有上祠,今已毀 廢,無復遺式。盤石上尚有人馬之跡,徒黃石而已。唯 刀劍之蹤逼真矣。至于《燕鋒》《代鍔》《魏鋏》《齊銘》,與今劍 莫殊,以密模寫,知人功所制矣。西望胡公陵,孫暢之 所云「青州刺史傅弘仁言得銅棺隸書處。」濁水又東 北流,逕東陽城北,東北流合長沙水。水出逢山北阜, 世謂之陽水也。東北流,逕廣縣故城西,舊青州刺史 治,亦曰青州城。陽水又東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 山頂,洞開,望若門焉,俗謂是山為「礔頭山。」其水北流 注井,井際廣城東側,三面積石,高深一匹有餘,長津 激浪,瀑布而下,澎湃之音,驚川聒谷,漰渀之勢,狀同 洪井。「北流入陽水。余生長東齊,極遊其下,于中闊絕, 乃積綿載。後因王事,復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賦 詩言意,彌日嬉娛,尤慰羈心,但恨此水時有通塞耳。」 陽水東逕故七級寺禪房。南水北則長廡遍駕,迥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