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4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雙柘諸島皆近縣境

石島海口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

北皋海口 :在縣東北九十里。

送駕河 在縣西北五里。源出碁山之麓,經城北右橋入海。

古橋河 在縣西南六十里。源出丫角山,南入于海。

柘埠河 在縣東北六十里。源出導谷口,經溫泉北入海。

城東河 在縣城之東。源出半山,入送駕河。城南河 在縣南半里,西南入海。

昌水 發源昌山。《齊乘》云:南合黑水,北納昌陽湯,通名昌水,西南過萊陽,會五龍水南入于海。昌陽湯極清溫,在文登西七里,名如意湯。《圖記》:文登有溫泉七所,此為最。按《明一統志》:在文登縣西南四十里,周迴四十二步,南入黑水。白蓬頭港 ,在縣南二百三十里。

邢家港 :在縣西南六十里。

斜口港 :在縣東一百里。

大遜港 :在縣東一百里。

牟角港 :在縣南四十五里。

七里湯泉 在縣西七里。二泉並發,一熱一冷,味皆甘潔。邑人砌石渠以便澡浴。元山東副使王貢易名「如意泉。」

溫湯水 ,在縣東北六十里。

呼雷湯 在縣東南三十里。

金鐘灣 在縣南四十里。內有鐘二,一取置東門上,一在水。將雨,則自鳴如牛。

龍灣 在縣北二里水邊。石上有一龍形,故名。長灣 在縣東三十里,長一里許,深不可測。甘泉 在縣西三十里,泉出石穴,色瑩味甘。按《明一統志》,「冬夏旱澇,不加增損。」

靈源泉 在縣西五十里紫金峰後。

五龍池 在縣西四十里。上有五龍神廟。九陽池 在縣西五十里紫金峰後。其池有九,曰「玉華、金蓮,龍吟虎嘯,化生嬰奼、王母洞天、彩雲」 ,皆馬丹陽所名,旱澇水不增損。今有契遇庵。飲馬池 ,在縣東北一百三十里成山之麓。世傳秦始皇飲馬于此。

《府志》
未載山川

《蓬萊縣志》

天橋海口 水城北面。海船乘潮出入由此。

《黃縣志》

王榆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相傳「有王姓者,始種榆于此。」

磨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石可作「磨舂。」

渠山 ,在縣東南十里。

平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山勢平坦。

石城山 一名芝陰山,縣南四十里。峰巒岝崿,高矗雲表,惟西北一徑可通。陟山半三里許有石壘,相傳為攔馬牆。復二三里至山口,為南天門,徑僅一線,其上平闊逶迤古松清溪,別有洞天。北崖鑿石為舂者六,昔人避亂遺跡也。淳于朗、淳于難,曾保黃人據守,後范紫霞隱居于此,構松風亭。今遺址猶存。

唐家洞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在牛心石下,巖洞玲瓏,內有流泉,涓涓不絕,稱邑境福地。「迎仙洞 」 :臨盧山西澗,紫霞范公築。

黑虎洞 ,萊山院中黑虎禪師棲養處,傳有二黑虎蹲伏洞口。

將軍澗洋 :在石城西北麓。下有仙臺庵,殿閣巍峙,儼如畫圖。

石鼓澗 在縣西南三十里石泉寺東。山下有沙土成塊如拳,中虛,搖擊之有聲。

龍灣 在縣北五里。碧澄不涸,萍藻穿浮。中產鯽魚,一名「粉腸魚」 ,腸白色,剖魚取置案上,蠕動如蜿蜒。

陽溝 ,在縣東北十五里。長渠蜿蜒,為邑中洩水之所。

《福山縣志》

迷雞山 在縣西南二十里。《舊志》名米取山,又名「米俗山」 ,殊無義。據傳聞有樵夫見一金雞飛逐之,迷于此,故名。其山孤峰圓秀,獨冠一邑,自東遠望更佳。

硃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其巔皆石崖,峭壁懸洞,可容數百人。

疋山、岮山 在硃山之西,南北橫亙十餘里,清洋河流繞其麓。頂有玉皇祠,麓有龍潭,鄉人常于雨中聞龍吟于其內。二山係邑來龍,俗訛呼疋山為「打岮山。」 疋音雅,岮音陀。

神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頂有大石,層砌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