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4 (1700-1725).djvu/77

此页尚未校对

霧雲山 在縣西十五里,為縣治來龍少祖。山形高峻,連綿數十里。每晨卯之交,煙雲吞吐,迴合山麓,不知山之為雲、雲之為山也。

長山 在縣北十八里。產蒼術,入藥最良。黃山 在縣北四十里,為縣治大河關鎖。山麓為黃山庵,上有元君行祠。躋其巔,去海不數里,北眺長溟,一碧萬頃。前人于此觀海,題吟頗多。分水嶺 在縣南十五里。

滴水崖 在縣下祥光觀西北二里許,壁立千餘仞,瀑布由石罅出,觸巨石則迸散如萬斛珠,隨風驚濺。崖舊有庵,今廢。

鞦韆柱 由滴水崖北行,可五六里,又折而西,兩峰高並,上矗雲霄,遙望之如華表對峙,里人謂之「鞦韆柱」 ,以形名也。

鶴姑頂 ,在上祥光西北。一望蒼松,瀰漫山谷。每大風起,則數里中松濤謖謖。相傳昔仙姑跨鶴飛昇處。

繡幕屏 在下祥光觀南。高峰秀削,形如繡幕,為觀前朝山,又名「孤立。」 以上皆雲屯山名勝最著者,又有蓮花盆、試劍石諸異境,指不盡屈,未能悉載云。

六公澗 由鞦韆柱而西可里許,名「下九盤。」 路陡峻,幾不可步。又北折二里而遙,即六公澗。相傳神仙唐公、郎公、化公、志公、張公、寥公修真處。洞之土者凡六區,石碾、石臼各一。又有芍藥、毛竹,皆不植自生,亦奇跡也。迤北為上九盤,道益險,過此則上祥光觀。

老虎洞 ,在縣東北三十里。群峰疊翠,萬卉參差。邑舊有虎患,周真人驅之去,豎立柱表之,誡曰:「石樹開花。」 女乃還。里人相傳云。

火火洞 ,在縣南四十里,有南北二洞,南洞不數步即盡,北洞則道路嶔崎,可數里許。窮處有澄潭,深不可測。昔道士嘗以家鶩投之,後自萊州府井中出。

由基河 在縣北二十里,北十里入張星河。張星河 在縣北二十五里,北十里入界河。淘金河 在縣西北四十里,東北十五里入界河。

老翅河 在縣西三十里。東北十里入鍾離河。鍾離河 在縣西二十里,北十里入抬頭河。鴛鴦河 在縣東里許。

岔河 在縣東七里,北入橫掌河。

葦都河 在縣東十五里。西北入橫掌河。橫掌河 ,在縣北七里,北入大河。

抬頭河 在縣西北三十里。北十五里入界河。石星河 在縣南七里。河中洋一石,高五尺許,圍稱之,俗相傳星落于此,故名。

《萊陽縣志》

萊陽山 在縣亭山之北,俗名「太陽山。」

馬山 在縣西五里。山形若奔馬,故名。舊有東平王廟,成化十五年,參政邢公禱蝗有應,捐俸重修。建八蜡廟其上,歲時祭禱。

烽火山 在縣東二十里。俗傳有將軍屯兵于此,故名。山有石洞,峰石壁立,稱近邑名。勝昌山 ,在縣東南二十四里。山南有昌陽城故址。

荊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嵯峨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以峰巒參差,故名。三蠃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群峰秀拔,蒼翠參差若堆蠃,故名。中有龍門寺,稱勝地。

鳳凰山 在縣南五十里。山形若鳳翥,故名。迎駕山 ,在縣西五十里。

龍泉山 在縣西五十里。

榆山 ,在縣東六十里。

浮山 在縣南七十里,北臨龍河。峰嵐圓秀,若浮水上,故名。

觀山 在縣東七十里,山南有觀陽城故址。長清山 在縣西七十里,山東南有長廣故址。《志》霞山 在縣西北九十里。

青山 ,在縣東一百里。

雙山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四望平野,兩峰突起,故名。

嵩山 ,在縣東南一百四十里。峰巒奇秀,若嵩嶽之狀,故名。

鏡山 ,在縣東南一百四十里。

紅土崖 在縣東南七里。山色紅若丹硃,故名。上有三官廟。

海 ,在縣南九十里。《列子》云:「渤海之東有大壑焉,不知幾億萬里,實無底之谷,名曰歸墟,八綋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 即此。

九里河 ,在縣西九里,故名。南流合荊河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