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4 (1700-1725).djvu/7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七十四卷目錄

 登州府部彙考二

  登州府城池考

  登州府關梁考

  登州府封建考

  登州府公署考

  登州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二百七十四卷

登州府部彙考二

登州府城池考   通志府州縣志合

本府。蓬萊縣附郭。

府城 城周九里,高三丈五尺,皆磚石。門四:東曰「春生」 ,南曰「朝天」 ,西曰「迎恩」 ,北曰「鎮海。」 門樓、連角樓共七座,窩鋪五十六,上下水門各三,小水門一,池闊二丈,深一丈。明洪武間指揮謝觀、戚賓,永樂間指揮王宏相繼築濬。萬曆間,倭犯朝鮮,增築敵臺二十八座。崇禎間,知府桂輅、戴憲明先後增高三尺五寸。

水城 在大城北相連。原名備倭城,由水閘引海入城,中名「小海」 ,為泊船所。洪武九年,立帥府於此。周三里許,高三丈五尺,闊一丈一尺,門一曰「振揚樓」 ,鋪共二十六座。萬曆丙申,因倭警,總兵李承勳甃以磚。東、北、西三面共增敵臺三座,南一面仍舊。知府徐應元重修。崇禎十一年,知府陳鍾盛、同知來臨增修。

外州縣

黃縣城 ,舊土城頗闊。洪武五年,守禦千戶韋勝病於難守,中分其半改築之。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四門:東曰正東,南曰「朝景」 ,西曰「振武」 ,北曰「鎮海。」 上各有樓池,闊一丈四尺,深八尺。十八年,革千戶所。正德十一年,知縣周淳因水患逼近更築,仍作水門以洩水。嘉靖二十二年,知縣賈璋重築。萬曆二十二年,知縣張彙選甃以石,增築樓堞。崇禎十三年,邑紳范復粹題請增修,知縣任申麟竟其事。增高三尺,重建敵樓、甕城、敵臺、敵樓、炮樓、窩鋪,以及東北、西北角樓二座,重濬城濠、弔橋、馬牆,一切堅完。

皇清康熙六年地震,門樓俱壞,十一年李蕃重修。《四》

門樓濬池濠,泉水流通。

福山縣城 舊土城多圮。洪武四年,分萊州衛右所備禦於此。九年置登州衛,撤萊州衛右所還調登州衛中前所備禦千戶貝貴修。永樂九年,千戶周圮砌以磚石,周二里,高二丈二尺,闊一丈。門三:東曰鎮寧,南曰「平定」 ,西曰「義勇。」 建敵樓於上。池闊一丈五尺,深八尺。宣德間千戶王海,天順間千戶王鈺。弘治十五年,知縣應珊、千戶王麒,萬曆六年知縣華岱、千戶盧汝弼,相繼修築。十九年,因倭警,知縣張所增修雉堞敵臺。四十二年毀於水,知縣傅春修築。四十三年,知縣宋大奎竟其事。

棲霞縣城 ,舊土城幾二重許,甚卑隘。成化六年,知縣婁鑒稍加增葺。然北阻峻坂,跂足可窺。正德間,流賊陷城。嘉靖三十七年,倭夷流薄,士民驚徙。知縣李揆相其形勢,廓其規模,伐石鳩工,閱月粗成。萬曆六年,知縣鮑霖始竟其功。高丈餘,廣六尺。門四:東曰寅賓,西曰迎恩,南曰環翠,北曰迎仙,樓四鋪三。城阻山石,池不可鑿。南帶河水,雨集則漲為城患。十年,始甃石隄,長一百五十步,護城址。二十五年,知縣鮑紋建甕城一座,敵臺八座。崇禎十二年,知縣鍾其偉增城三尺。

皇清順治五年,知府張尚賢重修。

招遠縣城 舊土城,偽齊劉豫始置。元末毀於兵。洪武三年王明善建。正德六年,知縣申良築,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闊一丈二尺,樓鋪八座,池闊一丈二尺,深一丈。門三:東曰「盥泉」 ,南曰「通仙」 ,北曰「望海。」 嘉靖三年,知縣羅錦增修。東南門曰「雲路。」 十一年,知縣屈允元重修石城。萊陽縣城 ,舊土城,周六里,高一丈八尺,闊一丈二尺,池稱是。晉元康間築,洪武三十一年,指揮鄧青復築。正統五年,知縣郭敏重修。弘治二年,知縣吳昂增修,以鐵裹門。正德十四年,知縣司迪改磚城,增敵臺八座,門四:東曰「望石」 ,南曰「迎仙」 ,西曰「太平」 ,北曰「旌旗。」 邑人都御史李鐸記。嘉靖三十四年,知縣牛山木重修。崇禎十六年,署印推官胡守德、知縣關捷先重修。

寧海州城 舊土城,洪武十年指揮陳德砌以磚石,周九里,高二丈二尺,闊二丈。門四:東曰「建武」 ,西曰「奉恩」 ,南曰「順正」 ,北曰「鎮海。」 樓鋪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