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4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坊坊之南泮池,又前為廟門,東西廡,左偏為神庫,右偏為神廚宰牲所。廟門街之左右立二坊,曰「德配天地」 、「道貫古今。」 殿後為明倫堂,左右四齋,曰:「治平」 、「修齊」 、「誠正」 、「格致。」 臥碑在堂東偏。東為教授宅,又東為訓導宅,號房三十五間,今廢。萬曆中,並增建尊經閣。崇禎中,燬於兵。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府李經國、教授任琪重修「兩廡。」

敬一亭及廟前《雲衢石坊》。

道東書院 在察院東,本武庫舊址。嘉靖三十九年,盧宁創建,後廢為理刑公署。萬曆四十一年,更為「大東書院。」 今廢。

資政書院 「在府堂後西」 ,今廢。

蓬萊書院 在府治北,鎮海門之西,今廢。學田 本府共一千九百八畝零,俱係萬曆間巡鹽御史余懋衡、畢懋康、李徵儀、參政李本緯及知府王以纁、劉「道、陶朗先、徐應元等前後所置。」

蓬萊縣學 「舊在府治東。明洪武九年徙縣北。成化十五年,知府張鼐拓地重建殿廡。正德五年圮于水,知府房瑄遷置府學東,知縣焦端復增號舍。嘉靖九年,巡按御史熊榮遷春生門,依寺舊址。萬曆四十九年,知縣董守緒復遷于北,舊址增拓殿廡堂,齋前為櫺星門,廟之東為儒學,殿之後為明倫堂,左右為進德、『修業』」 二齋,東為教諭宅,西為訓導宅。三十五年,知縣邢琦開泮池,建尊經閣。後燬于兵,海防道周之訓重修。

皇清順治十年、康熙八年,相繼重修正殿、「啟聖祠」兩

廡。櫺星戟門以及明倫堂、尊經閣,煥然改觀。增修啟聖祠

社學二 :一在府治前,一在北門,今改置西關外鐘樓西二處。

學田 共七百四十二畝。俱明萬曆間知縣錢大復、邢琦、知府陶朗先前後所置。

外州縣

黃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肇建於唐之開元,廢於金之貞祐,再構於元之中統。「歷至元大德、至大中,相繼修建,增置廬舍。明洪武中重修。正統中,增建兩廡,弘治、嘉靖、萬曆中重修。中為正殿,東西兩廡。前為㦸門。門東為名宦祠。祠前西向,為更衣亭。門西為鄉賢祠。祠前東向,為省牲所。又前為櫺星門,內有泮池,上有石」 橋、石檻。門外南為屏牆,西為「文風大振坊」 ,東為魁星樓。殿後明倫堂,東廂崇德齋,西廂徙義齋,堂後敬一亭。堂前西折為訓導宅,東折南向為啟聖祠。祠後為教諭宅。南出儒學門,直南為「雲路。」 崇禎中,廟遭兵火,邑紳縣令捐資重修。

皇清順治十二年,康熙二年、四年、十二年,相繼修建。

大殿「啟聖祠」 以及「名宦」 、「鄉賢」 二祠,訓導宅舍齋房,尊經閣戟門煥然更新,極備壯麗。

社學 在縣治西北小巷內。

「河濱書院 」 在洚河西。知縣賈璋廢慧燈菴建,增置號舍。

學田 舊五百八十八畝零,歲收榖二十石零。知府陶朗先,明萬曆四十四年置地一百二十畝,歲收穀二十四石;共地七百八畝零,歲收穀四十四石零。以上見《府志》。新置學田二十六畝七分,歲租穀六石六斗九升三合。康熙九年知縣李蕃到任,清查學田。至康熙十一年查確現存上、中、下三等,共實在學田八百五十三畝六分九釐六毫,歲租穀五十石二斗七升一合七勺,易銀一十五兩四錢二分九釐一毫零,解交學道。

福山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偽齊阜昌年間置縣時創建。元延祐七年、至正三年,相繼重新。明洪武初,增置廚庫、堂齋。天順間,倣棲霞丘長春所作「三清宮」 式,盡撤舊址而式廓之。內外密結斗拱二層,中為頂蓋,覆以琉璃瓦,開以菱花,門外又用板門護之。結構宏敞,甲于諸郡。成化、萬曆間,殿廡、堂齋、廊舍號房、尊經閣、「啟聖」 、「名宦」 、「鄉賢」 三祠,戟門、櫺星門、泮池、「雲路」 、坊牌,屢加修葺,秩然改觀。

皇清順治間,復加增修。中為大殿、東西兩廡,殿後為

明倫堂東、西齋房,堂東北為敬一亭、尊經閣、西廡堂後為教諭宅,西齋後為訓導宅,殿前為戟門。戟門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前為泮池,又前為櫺星門。觀制大備,奕然一新。

社學 二十九所,各于本社設教讀一人,訓誨鄉曲子弟。今俱廢。

學田 合東西南北地共二十九段,計一百七十八畝六釐七毫。

《皇清入》賦租銀五兩六分二釐,租穀六石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