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5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山西疆域圖

山西疆域圖

東至直隸真定府井陘縣界三百七十五里,南至平陸黃河岸九百六十五里。

西至陝西延安府吳堡縣界五百五里。

北至邊外舊宣寧縣,六百五十里。

自省會達

京師一千二百里

東西廣八百八十里。南北袤一千六百一十五里。

形勝附

李白《序》:「天王三京,北都居一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

《博物策》:「左有太行,右有大河,南有霍鎮之固,北有雲中之塞。」

和鼎《古洛陰碑記》「鴉鳴實參墟,通析津之大關,阪泉有軒轅,戰炎帝之古蹟,亭峨隱桃花之三洞,石嶺連繫舟之孤巖。」

陳棐《拱辰樓賦》:「汾流右遶而拖帶,晉山西倚以張屏。巨石巉巖,寒泉嗚咽。」

《圖書編》:「恆山之險,大河之固。」 《句注》:「險阻,靈山角立。」

《輿圖備考》:「左恆山,右大河,襟四塞,控五原,南石嶺孟門,北方山雲內,句注險阻,山明水秀,古晉要地。」

《平定州志》:「環繞一郡之內,得沾水之勝。」

《忻州志》:「南有石嶺之關,北有雲內之塞。」

《岢嵐州志》:「山明水秀。」

山西星野考         通志

分野

《禹貢》「冀州之域,觜參、實沈之次,於辰在申,於州為益。」益之為言阨也,言其地險阨也。或曰:疆壤益大,故名,非西蜀之益州也。晉、魏之分也,而井宿附入焉。《晉語》曰:「實沈之虛,晉人是居。」《帝王世紀》曰:「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實沈之次,今晉、魏分野。」《漢志》曰:「魏地,觜觿參之分野。」《晉天文志》曰:「自畢十二度至井十五度為實沈,魏分野。」《唐天文志》曰:「觜觿參伐實沈也。初畢七度,餘八百四十一秒四之一;中參九度,終東井八度。」《天原發微》曰:「畢十二至東井十五辰申,曰涒灘,律中呂斗」,已晉、魏分。費直《周易說》曰:「起畢九度。」蔡邕《月令章句》曰:「起畢六度。」《金史》曰:「畢七度九十六分秒外入晉分。」實沈之次,雖度數起終,稍有不同,而實沈之為晉、魏,其占為參、井,則無不同矣。據山河以考之,自漢之河東及上黨、太原,盡西河之地。古晉、魏、虞、唐、耿、揚、霍、冀、黎、郇,西河塞外,皆其野也。河東、永樂、芮城、河北縣及河曲、豐勝、夏州,皆東井之分。參伐為戎索為武政。當河東盡大夏之墟,上黨次居,下流與趙、魏接,為觜、觿之分。然《晉志》又稱東井、輿鬼,秦雍州分,下列雲中入東井一度,定襄入東井八度;鴈門入東井十二度,代郡入東井二十八度,太原入東井二十九度,上黨入輿鬼二度,而秦地不與焉。夫井、鬼秦分,不應全主乎冀域,而參實晉星,乃遺而不道。且雲中諸郡為趙近邊,《漢史》占月暈曰:「參為趙,畢為邊塞。」今縱不以屬昴、畢,又不及參,而專曰井鬼,可乎?及觀《唐書》,謂西河之濱,所以設險限秦、晉,故其上應天關,其南曲之陰,在晉地眾山之陽,南曲之陽,在秦地眾山之陰,陰陽之氣并,故與東井通。然晉自文公後十六世,韓、趙、魏自立,號為「三晉。」今分野昴、畢為趙分,觜參為晉、魏分,乃獨遺韓,何也?考之分野十二次,蓋星家錯舉諸國界域而分配之耳。及相侵伐,犬牙深入,如上黨本韓之別都,遠韓近趙,後卒降趙,則屬趙地,而其分野又屬參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