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5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八十一卷目錄

 萊州府部彙考一

  萊州府建置沿革考

  萊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萊州府星野考

  萊州府山川考

職方典第二百八十一卷

萊州府部彙考一

萊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萊州府

《禹貢》青州之域。古萊彝地。春秋時,為萊子、介州諸小國。齊侯遷萊子於郳,在國之東,始稱東萊。戰國屬齊郡東境。漢置東萊郡,隸青州,其餘地分屬北海、膠東、高密諸郡國及徐州之瑯琊郡。東漢大略相因,惟省膠東、高密入北海國,而以瑯琊之黔、陬不其,改屬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及濟南、城陽、長廣諸郡,皆隸青州。劉宋率多因之。元魏皇興中,分青州置光、膠二州,以北海郡隸於青,東萊、長廣、平昌三郡隸於光,高密一郡隸於膠。隋初罷郡,改光州為萊州。大業初,廢州為郡,曰北海,曰東萊,曰高密,仍隸於青州。唐因之,為萊州、東萊郡、青州、北海郡、密州、高密郡,而總屬於河南道。宋為萊、濰、密三州,屬京東東路。金屬益都府山東東路。元初,屬益都路。中統五年,屬淄萊路。至元二年,屬般陽、益都二路。「明洪武元年,陞萊州為府,隸山東行省,領寧海、膠二州,掖、萊陽、招遠、文登、膠州,棲霞、黃、福山八縣。」 六年,割登州直隸行省,留膠水屬萊。九年,陞登州為府,割萊陽、招遠、寧海州文登以屬登,割青州昌邑、濰州,膠州即墨高密以益萊,始降濰州為縣。十九年,又陞膠水為《平度州》,以昌邑、濰二縣為屬。凡領州二、縣五。隸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屬山東布政使司。領州二。縣五。

掖縣:附郭。

夏過國,寒,浞封子奡地。漢置掖縣,以掖水出縣東南寒同山,故名,為東萊郡治。東漢徙郡治於黃掖,為屬縣。晉為東萊國都。南北朝劉宋屬東萊郡。元魏復為郡治。後齊併曲城、當利二縣入。隋,東萊郡治。唐、宋、金萊州與東萊郡迭更,皆以掖為倚郭。元亦為萊州倚郭。明洪武初,陞萊州為府,縣仍附郭。

皇清屬萊州府附郭編戶八十二里。

平度州

周春秋萊子國地。戰國時屬齊。漢置平度縣,屬東萊郡。後置膠東侯國,以境西有膠水,故名。東漢屬北海國。晉屬濟南郡。南北朝劉宋屬北海郡。元魏因之。後齊廢膠東入長廣縣,屬長廣郡。後周徙郡治於長廣縣。隋開皇三年郡廢,改屬萊州。仁壽元年,改長廣為膠水縣。大業三年復屬東萊郡。唐武德初,析置膠東縣,皆屬萊州。貞觀元年,省膠東縣入。天寶元年,復屬東萊郡。宋、金改屬萊州。元屬登州,隸般陽路。明洪武初,亦為膠水縣,屬登州。九年,陞登州為府,乃留縣直隸萊州府。二十一年,始陞為平度州,屬萊州府如故。領縣二:濰、昌邑。

皇清屬萊州府編戶一百三十六里。

濰縣

漢為北海郡。平壽,膠東國、下密二縣地,併膠東入北海國,二縣俱屬。晉改屬濟南郡。南北朝劉宋復屬北海郡。元魏徙郡治平壽,下密為屬。後齊改郡曰高陽,亦治平壽。隋開皇初,廢高陽郡,省平壽入下密。六年,於魏膠東故城置濰水縣。十六年,於下密置濰州。大業初,州廢,改下密為北海,改濰水為下密,俱屬北海郡。唐武德二年,復以北海、營丘、下密置為州,增置連、永、平、壽華、池、城、都東、陽寒、漢水、汶陽、膠東、華宛、昌安、城平十三縣。六年,惟存北海、營丘、下密三縣,餘皆廢。八年,州廢,省營丘、下密入北海縣,屬青州北海郡。宋建隆三年,於縣置北海軍,置昌邑縣隸之。乾德三年,陞為濰州,又增置昌樂縣,凡領縣三。金屬益都府,領縣如故。元至元三年,省昌樂入北海。至正間,復置昌樂,領縣三,隸益都路。明洪武元年,省北海入濰州,屬青州府。九年,降州為縣,改隸萊州府。二十一年,陞膠水為平度州,乃割為州屬。

皇清屬萊州府、《平度州》。編戶八十六里。

昌邑縣

周鄑城,《左傳莊公元年》,「齊師遷紀於鄑城」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