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5 (1700-1725).djvu/37

此頁尚未校對

五龍河 在縣西二十里。河有五岐,故名。拒城河 ,在縣西南三十里。源出王子山,流入九穴泊。

秀水河 在縣西二十五里。俗呼為「秀女河。」 亭口河 在縣東北五十里。海運故道有閘。渠溝河 在縣西六十里。明洪武間濬以殺濰水。

九穴泊 ,在縣西北。泊有九溝,故名。

都泊 ,在縣東北二十里。上接新河,內產蒲藕菱芡,流入海。

二泊 ,在縣東北十五里。

龍潭 在縣東北十五里。俗傳龍躍於此,禱雨輒應。

即墨縣

天井山 ,在縣東十餘里。上有井,極甘,號「天井。」 井北二十餘里,平地三穴,湯泉出焉。若有風從西北來,則湯極熱。

鐵旗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相傳三國時吳魯肅在此建旗。

石城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其狀如城,《淮涉水》發源於此。

女姑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有明堂及女姑祠遺址,世傳漢武帝所建,不其「太乙仙人祠」 ,此其一也。又東有中祠山、天室山,皆有遺址,世傳皆漢九祠之所。

不其山 在即墨縣東南四十里。《三齊記》:鄭元嘗教授此山。下有草,大如薤,葉長尺餘,堅韌異常,號康成書帶草。後漢童恢為不其令,有虎食人,恢檻獲二虎,訓之曰:「王法殺人者死,虎敢食人」 ,一虎垂頭服罪,一虎吼躍不服,服者殺之,躍者縱之,故又名訓虎山。《水經注》云:漢逢萌恥給事縣亭,遂浮海復還,在不其山隱學。《明帝安車徵》,萌以佯狂免。

錢穀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其山陡險,昔人嘗運錢穀於上以避兵。

米穀山 ,在錢穀山東北十里。

勞山 在東南六十里濱海。山有二,其一高大,曰大勞山,其一差小,曰小勞山。二山相連,高二十五里,周圍八十里。《齊記》曰:「泰山自言高,不知東海勞」 又名牢盛山。《環宇記》:「秦始皇登牢盛山,望蓬萊是已。」 其上有迎仙峴、清風嶺、王喬崓、聚仙臺、翠屏岩、仙岩、玉皇洞、凌煙崓、玉女盆、虎嘯峰、碧落岩、南天門、松風口、夕陽澗、鳳凰峰、黃石宮、鶴山、上苑、獅子峰、仙人橋、猶龍洞、龍眠石、白龍洞、華嚴岩、洞、下清洞、張仙塔、八仙墩、明霞洞、上清宮、上宮、寶珠山、聚仙宮、巨峰、龍門、太清宮、華陽洞、白雲洞、僧帽石、金岡崓諸勝。單山 「在縣南五十里,一山獨立,故名。」

陰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上有小池,水旱不增減,旁有石人及馬跡。秦始皇幸瑯琊,嘗駐馬於此。

浮峰山 在縣南九十里。其山高起,時有薄雲上騰。

鏡容山 在縣北半里許。高一丈,建石為峰。俗傳遇水溺則山益高。

四舍山 在縣東四十里。四峰峻起如舍宇,惟一逕可通。

馬鞍山 在縣西二十里。

三標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三峰秀出。石門山 ,在縣東三十里。山狀如門,天欲雨,雲自門先出,與華樓相峙。

劈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與鐵旗山相近,山狀如劈石。

天柱山 ,在縣東三十里。聳立插空,形勢如柱。靈山 ,在縣北四十里,上有碧霞行祠,四月八日及端陽、重陽日,四方男婦登謁如市。

狼虎山 ,在縣南五十里。山狀如狼虎。

青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石多青色。

華樓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與勞山相聯,山嶺有石似樓。

老匙山 在縣東北九十里。其形如匙。相傳高柴女葬父於此。

田橫島 在縣東一百里。四面皆海,去岸二十五里,其中可居千餘人,橫眾五百人死於此。福島 ,在縣南五十里,其相望又有香島、塔沙島、積穀島、牛車島,俱在縣南海中。

顏武島 ,在縣北一百里海中。

陰島 ,在縣西九十里海中。

管島 、竹槎島 俱在縣東一百里海中。舞旗埠 在縣東五十里。昔田單復齊舞旗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