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熊   ,狐   獾   、狼   、鹿、犬   、獐   、兔   、麞鱗之屬。

鮆魚 ,《山海經》:「縣甕之山,晉水出焉,其中多鮆魚。山。」 今在晉陽西,名汲甕山。

太原府古蹟考        府志

本府。陽曲縣附郭。

三交城 ,在城北五里。世傳晉大夫竇鳴犢所居。

大盂城 在東北八十里。春秋時晉太子邑,後分為七,盂其一也。漢為縣。後魏曰大祁城。汾陽城 ,在城西七十里。漢為汾陽縣。隋初改「陽直」 ,唐又改今名。

洛陰城 ,在城東北六十里。隋洛陰府之地。唐初于此置羅陰縣,今名「羅陰村。」

狼孟城 在城北六十里狼孟澗。一名狼調,王莽所改。舊斷澗為城南門闉,今俗謂黃頭寨。白馬府 ,在城西北五十里,《隋書》謂之故府鑌。鐵坑 ,在城內都司衙西。相傳掘地則鐵陷。明初,焦駙馬嘗取鐵製刀,甚利。

舊察院 舊在南市北,萬曆八年燬于火,因改察院於太子府,將院址歸晉府,作「永安店。」 《風穴 》在城西二十里,石壁有穴,下有廟。傳云神至,則穴內有聲。

鼓樓 在城內都察院前。

「鐘樓 」 在城內「太山廟」 前。

「唱經樓 」 「在城內布政司前。」

「坤德閣 」 在城內橋頭街,觀音堂前。

浩然臺 在東關外

「作霖樓 」 在城內都察院後。

通明閣 在府治東南天慶觀內。

杕華堂 在城西柳溪上。宋韓絳、韓縝兄弟相繼出守太原時建,一名「棣華堂。」

顯靈閣 在城內大盈倉內。

柏堂 在舊府城內,唐北平王馬燧建。

山亭 在舊府內西城上,唐時建。

太原縣

晉陽城 在縣北。唐叔虞子燮父徙都之所,一名唐城。後智伯引水灌城,不浸者三版,即此城也。晉刺史劉琨展築其中,又有三城,其一曰太明城,董安于所築,一曰倉城,一曰東城。唐武后時,長史崔承慶以二城隔汾,乃於其間跨水聯堞,合而一之,名「中城。」 宋太宗嘗御此城,受劉繼元降,始隳其城。又西南外有羅城,以禦西山之水,俗呼為「長龍城」 ,今有羅城鎮。

三角城 在縣西北二十里義井村。一名徒人城,又名提胡城。趙襄子所築,以處刑徒,慮其逃亡,內置卻敵,外安龍尾三面,故名。今其址尚存。王陵城 ,在汾水東。舊縣東南鄭村,今改「黃陵村。」

受瑞壇 在舊晉陽倉城中。唐高祖舉義兵,使子元吉留守,獲瑞石,有文曰「李淵萬吉」 ,因築壇,祀以少牢。

「石室 」 ,《後魏風土記》曰:「太原郡山有石室方丈,四壁文字篆書,人不能識。」

潛丘 《爾雅》曰:「晉陽有潛丘,在太原縣東南八里舊城內,相傳宋修惠明寺浮屠,陶土為瓦,用晉陽宮 」 ,在縣故城內,春秋時建,內有元武樓、映月樓 ,在縣西南十里,明成化間建。

「清華堂 」 在縣西南十里晉祠池上。北齊時建,《榆次縣》。

中都城 ,在縣東十五里。《左傳》昭公二年,「執陳無宇於中都」 ,即此。漢為縣。

信都城 在縣東十八里。今來暮鄉是也。武觀城 ,在縣西南二十里陳侃村北,一名武館城。《水經》云:「洞渦水至武館城而北。」 即此。鑿臺 ,在縣南四十里。韓、趙、魏殺智伯於此臺。今臺為洞渦水所侵。

孟母故宅 ,在縣古城西城隅。葢孟子,鄒人,其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鄉。

長寧壁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後魏李長寧居此,故名。今長寧寨是也。

區堂壁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後魏傅區堂居此,故名。今福唐寨是也。

藺交 ,在縣東南四十里。相傳為相如所居舊里,當西成肅殺之際,地獨無霜,五穀登衍,人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