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元武樓 」 在唐故晉陽宮內。

講武臺 在縣西北舊晉陽城,唐顯慶間築。敬德別墅 在縣西南八里奉聖寺內。今有遺像。

避暑宮 ,在縣西南三十里。北齊神武帝避暑處,俗稱「皇家宅。」

平晉故城 ,在縣東北二十里。高一丈三尺,週圍四里餘。內有故碑,字多剝落。

晉祠鎮 在縣西南十里,宋舊鎮。

《榆次縣志》

榆次縣故城 在縣城北,週圍二十一里,遺址猶存。《水經注》曰:「故塗水鄉,晉大夫智徐吾之邑也。」 《春秋》?昭公八年,「石言於晉之魏榆。」 服虔曰:「魏,晉邑也。榆,州里名也。」

廢臺 在縣東五十里張平村。《土地記》云:「冉閔為并州刺史,嘗置臺壁,以禦秦寇。」

晾馬臺 在縣北十里聶村。

鐵冶 在縣北三十里寺谷村。古出鐵礦,宋嘗于此置冶,址微存。

《大谷縣志》

副并城 ,在縣西南七里副并村側。亦趙戍地。

《祁縣志》

祁城 有二,在縣東南十二里,為古祁氏之邑,今上下古縣二村是也。一在縣東南七里,即漢祁侯李善徙築之地,後魏今治,遺址猶存。楊六郎城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落楊村。召憩亭 ,在賈令鎮北。

《徐溝縣志》

答拜處 俗稱周成王分弟叔虞至晉,過其地,里人具筐迎之,叔虞亦答拜,號「王答村。」

高花 :晉祁大夫受封過其境,土人於樓臺上具花綵以迎之,祁奚命其地曰「高花。」

李青 《舊傳》陽處父屢遊其地,無所稱名,見桃李茂盛,因呼為「李青。」

同戈 在縣北七里。初唐高祖為太原留守,宿晉陽宮,與太宗同日荷戈於此,因名為「同戈村。」 集義村 ,唐安祿山反,李光弼復太原,本村民舉義兵應之,因以為號,曰「集義村。」

《清源縣志》

屠岸賈故里 在太原西南十里,今名「屠賈村。」 淨修閣 在縣西南二十里蒿泊鎮,明成化三年建。

《交城縣志》

「萬根谷 」 ,下有石墟,俗傳魏文避暑之處。

《壽陽縣志》

著《華嚴論》處 在方山昭化院南。唐李長者于此著《華嚴論》,至今龕室如新。前有古松二株,榦葉疏秀,與山中眾松絕殊,相傳為長者手植。

《盂縣志》

「寄馬」 莊 在芹泉驛,尉遲恭寄馬於此。

《舍利塔 》在東關十字街下,葬舍利子。

《智伯鐘 》相傳在牧民街太湖石下。

《靜樂縣志》

樓煩城 在縣南七十里。宋、金置郡,置縣。元省為巡檢司。明因之。近南址尚存。北址為水所衝。故城 去縣百里馬家莊之東,相傳為樓煩王城。今無考,有址存。

《河曲縣志》

禹跡 在縣西七里。旁有禹廟,相傳河中花木,兩岸橫亙,有路可涉。

吳城 ,在縣北九十里。舊傳「吳王城。」

《平定州志》

柏井城 在州東五十里。漢韓信所築。史稱「未至井陘口三十里而舍」 ,即其地也。唐長慶初,河朔之亂,裴晉公駐兵承天軍,分兵置守。宋太祖開寶中,改柏井寨,命雲騎尉李溫守禦。明嘉靖二十一年,重修,為柏井堡。四面據河,地勢高二十丈,方二里許。東北隅樂平縣建糧倉,以備客兵給餉。

董卓壘 ,在州東北九十里。漢董卓為并州牧,駐兵於此,有唐李諲撰碑,今剝落不存。

《樂平縣志》

龍且城 ,在縣東五十里野頭村北,故址尚存。庫城 ,在縣東七十里庫城村南。

石人寨 ,在皋落村。週圍二百步,高七十餘丈。山峻而盤旋,下有大石窯,可容數百人,從窯門鳥道而上,即寨也。相傳金元之際,兵戈亂離,鄉人避兵於此,有保障一方之功。岩間一石,若兩人相負,因以名寨。

《忻州志》

勞師臺 在州南二十里。相傳趙武誅屠岸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