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滴瀝泉 縣西南十里王索村古晉祠下。「烈女井 」 在縣北十里。元武氏女管嬰投死其中,後人因以為名。

九龍井 ,在縣北三里。金皇統八年,有碑云:「人有疾,飲之即愈,洗目即明。」

御井 縣西南十里,近晉祠。相傳宋太祖下河東時,嘗飲馬于此,故名。

榆次縣

罕山 縣北五十里。詳見《陽曲縣》。

臥虎山 在罕山南,狀若臥虎,故名。

寶峰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馬欄村。蜿蜒奇秀。山之陽有溪谷可憩。

鷹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峰巒聳翠如鷹狀,《小涂水》出焉。或云:「曾有神鷹止此,故名。」

麓臺山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高數十仞,頂平衍,因謂之「臺。」 又云鹿蹄山上建智伯祠。

小五臺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旁列林巒,下瞰泉石,為居人勝遊之地。

神林嶺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地陰寒,深夏有雪,與前寶峰山相峙,居人以為盛觀。

冀家山 在縣北四十里。其勢綿延環向,為罕山之翼。

盤腸嶺 在縣東南五十里。危峻,多產巨木,其勢盤曲如腸。

榆城坂 ,在縣東南三十里,壁立數千仞,上有土寨,下有懸窯,俱可避兵。每商旅經行,輪摧蹄蹶,相顧愕然。

馬喊坡 在縣北十五里谷頭村。俗傳龐涓行兵經此,「馬喊」 ,因名。

龐涓洞 在縣北二十五里蘇村南澗河涯上。世傳龐涓微時,嘗寓此,操習兵法,洞深,人莫入。白龍河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西入澗河。清水河 在縣北二十里鳴謙驛。源出孟家井黃煤窯,西南入於澗河。

涂水 有二:大涂水,發源本縣東南一百里八縛嶺,西北流入洞渦水。小涂水發源縣東南八十里鷹山,西流入大涂水,經太原、清源二縣界,入于汾河。《水經注》曰:「涂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涂谷,西南逕羅磬亭,與蔣谷水合,水出縣東南蔣谿。」 《魏土地記》曰:「陽邑城東一百一十里至山,有蔣谷大道,度軒車嶺,通於武鄉。」

源渦水 在縣東八里源渦村。其泉湧出,隆寒不凍,泉旁之草甲,經冬常榮,故又謂之溫泉。上有龍祠。唐貞觀二年,縣令孫湛引以溉田,甚利。南流半里許,會洞渦入汾。《水經注》為原過水,云:「西阜上有原渦祠,水取名焉。」

澗河水 在縣北十五里。源出壽陽縣李家山,西南會蒜谷、赤坑、白龍諸水,流經太原縣界,注於汾。宋紹聖三年,縣令桑世安開渠,溉田數十餘頃,民受其利。

木瓜水 ,在縣東南六十里。其源出遼州舊平城縣木瓜嶺,合八縛水,西流入洞渦水。

八縛水 ,出八縛嶺下,西瀠迴而來,下流至傾城,西會木瓜水。

牛坑水 ,出縣東南三十里牛坑村懸泉谷,西流入於洞渦水,居民引渠溉田。

蒜谷水 在縣北四十里蒜谷,西流入澗河水。蘇河水 發源縣北四十里高壁溝,西入澗河。芹谷水 ,出縣東北五十里芹谷,西流入澗河。龍池 有四:一在小五臺山下,一在罕山南,一在孟家井東,一在中社村西。其水皆光瀯奪目,冬夏不竭。上有龍祠,禱雨輒應。

黃龍港 在縣東北半里許。本漢、唐故道,歲久霖潦畢會,因疏為港。

寒泉 在縣東十里井谷村。上有龍祠,祠有土泉一竅,其味甘冽,旱不涸,澇不溢,清澄見底。土人疏之溉田,西注洞渦水。

捍水井 有三:一在懷仁村,一在西長壽村,一在王郝村,俱萬曆年間建。

太谷縣

鳳凰山 在縣南一十里。山巔形勢如鳳,故名。春夏之交,峰巒秀麗,色如抹靛,士庶登眺不絕。灰泉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山上有谷德將軍廟,廟下有泉,瀦為池。

藥伯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上有藥伯廟。鳳景山 在縣南十八里。山有石佛,建三層閣貯之。山巔有浮屠一座,四月八日,民登眺不絕。鳳翼山 在縣東南二十三里,即鳳凰山之右翼。高三里,盤踞二十里。山有佛閣,因山鑿佛北向,坐身丈餘,號「二佛。」 元宋閣燬於兵,金復重建。白壁嶺 縣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