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19

此页尚未校对

關河 在縣北一百一十里。源出朔州界,流經偏關,西北入黃河。

鎮口河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居民引以溉田,南流入黃河。

沙泉河 在縣南六十里。源出鎮西衛五所境,西流經保德境入黃河。

石佛河 在縣東南九十里,接岢嵐州長流溝水,西流經保德州界入黃河。

得馬水 在縣西北四十里。居民引以溉田園,西流入黃河。相傳唐將尉遲恭於此得馬。天橋峽口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黃河西岸。東西闊六十尺,石壁峭立,波浪蕩漾,冬月積冰成橋,民呼為「天橋。」 有宋元題詠在壁間,剝落不可讀。

倒迴溝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保德州界。溝上有橋,即金和尚敗元速不臺處。一名「倒迴峪。」 《曲峪灘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黃河洲中,廣八十九畝。

五門灘 在縣西北三十里黃河洲中,廣二頃八十畝。

棘灘 在縣西北七十里,周圍九十畝,一名。鍼灘。

韭菜灘 在縣西北七十里,周圍一頃二十畝。王鐵灘 在縣西北八十里,周圍一頃三十畝。榆林灘 在縣北八十里,周圍一頃二十畝。白崖灘 在縣西北八十五里,周圍二頃。太子灘 在縣北九十里黃河內。相傳呂后貶薄太后,漢文帝於此居民耕種,鋤得古瓦,有「萬歲富貴」 字樣,可以作硯。夏秋多鳧鴈之屬,周圍五頃。

平泉 縣西北八十里。其泉平地湧出,居民引之溉稻。泉上有石白水,汲之不涸,不汲不溢。白鹿泉 在縣北六十里,水煖,冬月不冰。榆泉 在縣東北三十里。其地有龍王廟,遇禱必應。

石井 在縣東一里許廟溝高崖下,泉由石出,其味寒冽而甘美可食。

甃井 在縣城南水門溝下,又名「梅花水。」 五井。五方相綴,形若梅花,百步之內,味有甘澀,殆地脈之萃。

平定州

鵲山 ,在州北五里。上有扁鵲廟,下有平地泉。趙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即此。

浮化山 一名浮山,有二:一在平定州西十八里,曰西浮化,一在州東五十里,曰東浮化。南與羅侯、晉盤諸山相雄長,北與青玉峽相盤踞。二山相去百餘里,對峙境內,上各有媧皇廟,相傳為女媧煉石補天處,竈址尚存。鏡山 在州東五十里柏井鎮西北,由小澗崎嶇入三里許,四山環遶,窺天一隙,圓光若鏡。上建龍王三教聖母祠,東西有精舍,遊覽多題詠。臥虎山 在州北十三里,形如臥虎,故名。綿山 在州東九十里娘子關,一名紫金山,介之推避文公處,中有介子廟、妬女祠。承天山 在州東八十五里。山形峭拔,上薄雲霄,中有老君洞、丹竈遺址,即承天軍山,唐裴晉公、韓昌黎題名石壁。洞門左有《大曆元年修承天城碑》。

故關山 ,在州東九十里。兩山險隘,關居其中,蓋晉之咽喉,即古之井陘口。

蒙山 在州東北一十五里。一峰孤秀,高出眾山,土人九日登高於此,上有「晉山神祠。」

白雞山 在州東北三十里,有李王廟。昔李存勗過此,獲白雉,進於朝,以為瑞,故名。有古碑存。石樓山 在州南十里。群峰獻翠,每遇雪霽,如列玉屏,故又名玉屏山。下有聖水凹、龍王祠。藥嶺山 在州東南三十五里。山石嵯峨,下寺有石佛洞、觀音閣巔有清涼院。

晉盤山 ,在州東南四十里。其山盤錯非一,故名。北與東浮山對峙。

冠山 在州西南八里。盤踞巍峨,其形似冠。元好問詩有「橫山移得近山頭」 之句。下有元呂思誠書院。

嘉山 在州西八里。以草木美暢,故名。上有晉公子祠及豐樂亭。祠下有龍井,井旁有黑水泉。蒲臺山 在州西二十五里,上有古松,松下有巨石,盤踞數丈,上產菖蒲,天水漬之,冬夏不竭,旱禱輒應,故建廟而像之。其形似獅,又名獅子山,亦名「蒲山。」

石甕山 在蒲臺山頂北,亦建蒲臺神廟。四角山 在州北三十里,其形四起,凌雲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