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林泉 在龍掌峪南

龍灣泉 :在西峽村北。

《馬跑泉 出》,《探頭山下》。

《濟難》泉 不涸不流,一名避事崰。

「龍洞泉 」 ,出天和山。

茹湖 :在閣嶺東,四面山圍內方二十里,坦平無陵谷。

油盆池 ,在黑山下,龍常現形,深不可測。有龍王廟,旱禱即雨。

繁峙縣

靜明山 在縣正南十里。三巒並列於中,西岳張拱於外。內有仙人石洞,雲恆觸出清涼。《傳》曰:「九龍戲龜之勢。」 以其幽靜明爽,故名。誠一邑之屏也。又名端橫嶺。

茹越山 在縣北二十里。有谷,路通大同,越狄畋至此山,元兵獲之,恨奮吞茹馘肉,故名茹越。秦戲山 ,在縣東北一百三十里。《山海經》曰:「秦戲之上無草,多金玉,滹沱之水出焉。」 又俗名小孤山。

大孤山 ,在縣西一百五十里,近法池。平地突峙,不與諸山聯絡,故名。

寶山 ,在縣東南九十里。鑿礦砂淘煉成金,故名。山有南峪谷,路通山東。

鐵腳山 在縣北三十里,一名鐵橛山。有蕭太后梳洗樓。俗傳鑌,鐵之根也,為縣之鎮。

憨山 ,在縣東八十里。勢聳崎嶇,人陟此難辨正方,故名。俗傳昔有梵僧,從魏孝文乞一臥具,帝許之。僧展臥具覆五百餘里,帝駭其神,馳騎而去。見《清涼傳》。

華岩山 ,在縣東九十里。

公主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俗傳拓拔氏之女潛遁修佛行,而追兵繼至,乃投入石峽,縱火焚之,大雨如注。後人遇旱,積薪焚峽輒雨。東北石壁手足跡宛然猶存。

圭峰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前面峰峙如圭,內有滴水崖、仙人掌,奇峰翠秀,松柏滿山。

岩頭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有龍洞,祕魔祖師修行於此,延袤八百餘里,南與太行山相連。小五臺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白雲先生隱居於此,自謂「此亦五臺山」 也。

龍山 ,在縣東北八十里。

沒淚山 ,在縣東北九十里。世傳契丹蕭太后至此,哭之無淚,故名。

滹沱河 ,源出本縣秦戲山。

峨河 去縣治二十里。發源黑龍池,經崖頭村。華嚴嶺水 在縣東南一百里,西北入滹沱河。黑龍池 在縣東南九十里半山中,暗然若黑,西流三十里入岩頭河,經海子村等處,流與滹沱合。

太華池 ,在縣東南一百里。深不可測。

龍池 在縣北鐵腳嶺下。明成化間,知縣張壽禱雨,即時如注。後知縣蔣禱雨亦然。《崞縣》。

崞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漢以此山名縣。上有崞山神廟。其山連峰疊嶂,森森翠色。

天涯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俗呼「蓮花峰。」 五峰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五峰高聳,上有文殊堂,下有龍王廟,橫亙二十餘里。

柏枝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其山石紋類柏枝。黃嵬山 在縣西南七十五里,跨寧化界北上福壽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即石鼓山。

將軍山 ,在縣東南七十五里。上有廟,廟前石上有馬蹄跡。

正陽山 在縣西南九十里,山頂舊有玉皇殿。鳳凰山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有石如鳳,毛及松紋形,堪為硯,故名。

龍尾山 :在鳳凰之西三里。有石類硃,有池。遇旱取水,禱之即雨。

堯天山 在龍尾山之西十里,上有堯廟。雙山 在縣南四十里,山有寨,可避兵。

迴光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俗傳自五臺山起五色雲,至此嶺止而復,一名「回光嶺。」

憑牛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

六盤山 ,在縣西南一百里。

太子崖 ,在縣西南六十里。因扶蘇死於此,故名。

烈女崖 在縣西南五十里。因要氏二女投死於此,故名。

滴水崖 在縣西南四十里。有懸崖數十丈,一泓長滴,千古不絕。

南坡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松蘿森蔚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