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三門各建大樓,而西門久塞。萬曆三十二年,知縣史記事為居西者農作遶遠,風氣障抑,復開西門甕城。城門與三門等,題曰「帶汾」 ,而四面環向,屹然壯觀矣。順治六年,火,焚東城樓,知縣楊三知補建。

南關城池 「土城,圍五百四十七丈,高一丈九尺,廣一丈二尺,池闊二丈,深丈餘,上置樓櫓雉堞。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李鵬、主簿梁柱創建。萬曆二十一年,知縣徐守謙恐土城易圮,申議督撫蕭大亨檄令磚甃。二十五年,知縣張鶴騰增修,悉易以磚。週迴六百五十三丈,高三丈三尺,根闊二丈五尺,上闊一丈八尺。」 置敵臺一十有二,高與城等。池外別垣高五丈,為門三,各建樓三間,扁其南曰「萬春」 ,左曰「東作」 ,右曰「西成」 ,視昔壯麗,一方恃以無虞。

《皇清》仍舊。

鳴謙驛城池 在縣北二十里,圍三里許,東、西、南三門。明景泰七年,驛丞李昶肇建。嘉靖二十二年,知縣李鵬承公檄展築,疏鑿故池,導泉流環遶其外。

《皇清》仍舊。

太谷縣城池 ,後周建德四年,始築土城,周圍一十二里,高一丈八尺,池闊一丈。南面被淤泥壅塞,惟存三面。景泰元年,知縣劉鐸重修。正德六年,因流寇入城,太原府同知張冕來署邑事,增築之,高二丈五尺,四面用磚包砌。上建重樓各四楹,扁其東曰「長樂」 ,西曰「登豐」 ,南曰「永康」 ,北曰「拱辰。」 知縣陳繼昌四隅復建角樓。嘉靖辛丑,北兵入犯,城垣頹壞。縣丞王璋、主簿安恩重加修築,愈增高厚。東北二門創甕城,西南各設重門。知縣趙紳來尹茲邑,每面築敵臺六座,構樓于上,各二楹,濬其隍而深之。嘉靖丁未,署印主簿趙鶚,四面復增敵臺,而城垣始堅固矣。隆慶元年,兵破石州,餘騎薄城下,兵退。次年,知縣初旦益增高厚。南門加甕城,改其扁:東曰「賓暘」 ,南曰「麗正」 ,西仍曰「登豊」 ,北曰「眺燕」 ,而城益雄勢矣。萬曆四年,知縣賈西《土奉》文用磚包修城基,壘石約五尺許,自基至堞頂三丈七尺六寸,基闊四丈二尺。四角敵樓並四面城樓,各重修飾。周圍警鋪五十六座。城上之道,俱用磚砌,闊視其城。堞道之裡,益以迴垣,池外復列垣為蔽,沿堤植柳護之,巍峨壯麗,儼然有金湯之固矣。

皇清順治五年,「姜逆」叛雲中。六年五月,賊翼乘間

城。十月,我兵攻擊,砲碎北城東半壁,毀敵臺三座。七年,知縣戴可進重修。嗣後環邑生水,始而陂塘,既而巨浸,民屋盡圮,城復頹毀。十一年,郝應第於城西北隅開水門一座,淤水盡洩。仍於城垣內外樓櫓邏室、陴堞女牆,遍加葺治。南甕城門,舊正南向離,十一年,知縣郝應第改建。東南向巽,崇墉壯麗,祥氣萃止,可稱金甌無缺矣。祁縣城池 土城,肇自後魏并州別駕分瓚所築。圍四里餘,三十步,高僅二丈五尺,厚約一丈八尺,門壕馬路粗備。明知縣岳魯增築署印太原衛經歷莊科加高闊各五尺許,創築東南二門樓,起造層閣。餘月城、警鋪諸舍,咸用增飾。濬壕四面各深一丈,闊三丈。內牆一道,高六尺,外堤一道,高七尺,闊一丈,壕下植柳樹二千餘株。又扁其門東曰「瞻鳳」 ,西曰「挹汾」 ,南曰「憑麓」 ,北曰「拱辰」 ,金湯壯麗,稱雄障焉。舊治南門向東,北門向西。無何,南北門俱改正。其城東北隅女牆下,置溝渠四十有七,不知創自何人,父老相傳,以為「淚痕。」 明季以來,人思剜補而力不能。

皇清康熙四十四年,知縣朱珵因士民之請而力任。

之渠則填平南北門,仍復原治焉

西關城池 ,明嘉靖二十年,知縣王允言創「築,底闊二丈,頂闊一丈,陴牆高五尺。東、北門各一座,南門三座,敵臺八座,俱設樓舍。西、南、北面各濬壕一道,深一丈,闊三丈,護牆一道。東倚大城壕。隆慶四年,知縣胡以祚磚易土陴。」

《皇清》仍舊。

南谷豐堡城池 ,在縣西北二里。明嘉靖二十年築,圍二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底闊二丈,頂闊九尺,女牆高五尺。門一座,敵臺六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護牆一道。

高村堡城池 在縣東北七里。明嘉靖二十年築,圍四百步,高二丈五尺,底闊二丈,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一座,敵臺一十座,俱有樓舍。壕一道,深一丈,闊二丈,護牆一道。

西六支堡城池 在縣北一十里。明嘉靖二十四年築,圍四百八十步,高二丈五尺,闊二丈,頂闊一丈,女牆高五尺,門一座,敵臺九座,俱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