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開柵堡城 在開東、西都城圍四里,高一丈八尺,基闊一丈五尺,上闊七尺,為文峪河浸,僅存半。

岳青堡 在本都城。圍四百四十步。高二丈,基闊一丈,上闊六尺。明嘉靖十九年,知縣鄒以大建。

原東堡城 在本都城。圍五百八十步,高二丈,基闊一丈二尺,上闊一丈。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王一民建。

清泉堡城 在本都城。圍二百四十步,高一丈五尺,基闊一丈一尺,上闊五尺。明嘉靖二十二年,知縣王一民建。

馬西寨城 在本都隱泉山。因山設險,堰石為城,圍三里,高三丈,基闊一丈五尺,上闊八尺。明嘉靖十九年,知縣鄒以大建。

文峪寨城 ,在文谷村,城圍二百步。

東城堡城 ,在本都城圍一里二步。

寶賢西堡城 ,在本都城,圍四百五十步。寶賢東堡城 ,在本都城,圍二百步。

待賢堡城 ,在本都城圍四里。

雲周東堡城 在本都城,圍一百八十步。以上六堡城,俱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王一民建。《雲周》西堡城 ,在本都城,圍四百步。

原西堡城 在本都城圍五百步。以上二堡城,俱明嘉靖二十一年,署印檢校鄭航建。

仁智堡城 ,在本都城圍二百二十步。

思賢堡城 ,在本都城圍二百五十步。

貫家堡城 在本村。城圍四百五十步。以上三堡城,俱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王一民建。白家堡城 ,在本都。城圍四百二十步。

韓武西堡城 在本都城圍二里。

獨家堡城 ,在本都城圍八百八十步。

上賢堡城 ,在本都城圍三百七十步。

以上四堡,俱明嘉靖二十一年知縣王一民建。仁義堡城 在本都城圍三里七步,明嘉靖十九年,知縣鄒以大建。

壽陽縣城池 ,舊土城方一里,晉置縣,始築,周四千四百四十步。元知縣袁士廉、主簿崔可儀築垣高二丈九尺,濠深一丈一尺,門三:東曰賓暘,南曰恆暘,西曰「回暘。」 明初仍舊。至嘉靖間,蒙古犯境,分守參政王儀檄令縣丞徐廷增高益厚,葺飭三門。其後知縣白檀撤土陴以磚甃之。知縣石繼節增置甕城三所,角樓四,敵臺一十有一。萬曆五年,霖毀過半,知縣王養賢大加增築,基厚三丈,垣高四丈,濠深二丈五尺,闊三丈。

皇清因之。

盂縣城池 :舊土城即趙原仇城故基。隋以前更置不一,自開皇以後,始定今治。元至正二十四年,行樞密使高桂山復修。周圍三里三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五尺,收頂八尺,濠深二丈。明嘉靖二十一年,董希孟增高八尺,厚五尺,濠增深七尺。城門三:東曰拱辰,南曰南薰,西曰鎮遠,各有重樓,望之巍然。縣治後城舊有樓,垣頹棟腐,

皇清康熙三十八年孟夏,璜捐俸葺而新之,題曰「嘯」

餘樓「八窗洞達,群山環拱。」

東關外城池 。嘉靖二十一年士民協力修築,周圍五里一百三十五步,高二丈,濠深二丈。四門:東曰「朝天」 ,北曰「拱翠」 ,南曰「凝秀」 ,西曰「邊陲」 ,各有樓。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十月間,地震,壞城垛若干二十

三年,知縣孔興範重修如故。城外即腥河,每夏秋霖雨,即有水患。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孔興範設法修堤,以捍水勢,城乃益固。

靜樂縣城池 ,「古憲州城,即漢汾陽縣置城址。宋熙寧間修城,周圍四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惟南北二門穿穴西南,以洩集雨。金、元仍舊城。明洪武四年,署事張興以指揮奉命來築城,高二丈三尺,重池各深五尺,闊十步。景泰二年,知縣史魁增城一丈,池深七尺,增置東門。」 嘉靖十九年,署事祁縣縣丞李汝楫與主簿李東萊復補葺之。隆慶二年,巡撫沈人种按靜樂署縣事縣丞劉受,舉邑民尚義有力者鞏尚德等二十四人,分工輸財,不動官銀,不勞民力。增城高三丈八尺,厚五丈,女牆去土而甓之。修飾南門,增以樓,共增樓七,臺二十六,置鋪一十九,垛八百五十。萬曆二年,知縣于躍淵重修北門。二十四年,知縣張木重修甕城門。二十五年,王近愚議「磚包城」 ,不果。三十二年,知縣羅以旌補築東北城角,野獸始不入城。重修北門甕城及城樓。三十三年,御史康丕揚本前王近愚議,疏准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