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4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傅家坪土橋 、石橋 俱在代州鴈門關南。鐵柱橋 在代州東門外,兵備張惟誠易以「鐵柱」 ,故名。

峪口橋 在代州東南一十五里。

弔橋 在五臺縣西門外。

通濟橋 在五臺縣孤嶼溝。

白梁橋 在五臺縣滹沱河上。

西巡橋 在五臺縣臺山塔院寺前,舊名「巡檢司橋。」

迎恩橋 在崞縣南關外,金太和三年建,又名「南石橋。」 明成化間修。

永安橋 在崞縣南關外。

普濟橋 在崞縣南二里。

來宣橋 在崞縣北門外,舊名「北石橋。」 金太和三年修。明洪武間重修,改今名。

寧靜橋 在崞縣城西一百里。

嵐漪橋 在岢嵐州西城西。

利涉橋 在興縣東作門外,通惠泉經流於橋下。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易以石砌。

通惠橋 在興縣街市中通惠水上。

石橋 在保德州鷹窠嶺下。宋嘉祐六年,商人王繼宗建,久廢。

天橋 在保德州東北二十里,下臨深澗,上接石峽。橋跨兩山之崖,猶漢在箕斗之間,故名「天橋。」 跨漢,金貞元三年建。

化龍橋 在保德州城內儒學門東,阻城中水,使北流。明萬曆四十二年改修。

保德橋 在保德州南門外。明弘治十四年修,久廢。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州人募築土橋,始成《周行》。

惠民井橋 在保德州城西井溝,明正德八年建,屢修屢圮。橋圮,井亦壞,州人苦之。

皇清康熙十六年、三十三年重修。

石梯橋 在保德州。後為水衝,移入後溝。復建未完,又為水衝。

餘鐵橋 在保德州餘鐵村,久廢。

橋頭橋 在保德州橋頭村。係入省大路。每暴雨水阻,行人壅集,守候至有遲三五日者。明萬曆間,建橋。二十六年,大水衝沒。四十年復建。四十三年,水復衝沒,改修峽口之中,今亦廢。廣濟橋 ,在偏關西迤東五里。

通濟橋 在偏關東

鞏西橋 在偏關西

汾河渡 一在陽曲縣振武門外,一在阜成門外,一在城西角十里,通太原等縣,夏置船濟之,冬春置土橋。

水西關、義渡 、南屯渡 各船一隻,俱陽曲縣。九梁津 ,在河曲縣北一百里,宋慶曆年間,置榷場,路通契丹、遼、夏,近廢。

楊免渡 在河曲縣西北二十里。冬月黃河不凍,凍則來歲太稔。

芽子波渡 在河曲縣西五里,通陜西清水、黃甫川等處。

唐家會渡 在河曲縣西北六十里,專以濟渡官軍。其路北通宣府、大同,西通陝西榆林、寧夏。陰灣渡 ,在河曲縣西北四十里。

桑園渡 在保德州西南五十里。又故城渡、黃金山渡 、馮家川渡 ,俱州民私船。

水寨渡 「在州東北十五里。」 柴家窊渡 ,韓家川渡 ,「白草嘴渡 ,墨石窯棧渡 ,俱太谷縣私船。」

東溝渡 在保德州城下。

花園子渡 在保德州西二十五里。

故城渡 在保德州西二十里。

柴家窊渡 在保德州西三十里。

韓家川渡 在保德州西五十里。

神山渡 在保德州西六十里。

馮家川渡 在保德州西南九十里。

水寨渡 在保德州東北十五里。以上九渡,止東溝係官渡,餘俱無船。陝西府谷民間有以小船私渡者,本營各設兵防守。

太原府封建考        府志

韓 國在河東郡。周同姓諸侯。《左傳》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邘晉應韓、武之穆也。」 今太原平陽即其地。

叔虞 ,周成王之弟。王即位之五年,削桐葉為珪,戲以封虞。史佚以為「王者無戲言」 ,遂封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因晉水改國曰晉。十四傳至湣侯,為曲沃武公所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