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九十九卷目錄

 太原府部彙考七

  太原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二百九十九卷

太原府部彙考七

太原府學校考        府志

本府。陽曲縣附郭。

太原府儒學 在府治西。金天會中建。明洪武三年重建。景泰、天順間,巡撫朱鑑、右布政陳昱、右參政楊璿、副使李俊相繼繕完。前大成殿、兩廡,中間櫺星門,內神廚、齋室。嘉靖八年,詔建敬一亭,內立《敬一箴》及註釋宋儒五箴石刊。府屬州、縣學同時並建。天啟六年,督學道吳時亮重修。

皇清順治十一年,巡撫劉弘遇重修。康熙十八年,按

察使庫爾康、知縣戴夢熊再修。二十一年,兩廡塌毀,知府李璣捐資修牮。明倫堂在正殿後。左右四齋:曰《時習》,曰《日新》,曰「進德」 ,曰「修業。」 號舍在明倫堂後。

啟聖祠 「明嘉靖十年詔建。」

名宦祠在儒學內東

鄉賢祠 在儒學內西

文昌閣 即「文明閣」 ,在學內。

奎光樓 在貢院內

教授宅 訓道宅

常平學倉 明庚戍歲晉旱饑,學使王三才因貧告賑,乃議立成法。查得空月廩銀,原議係本道供億支給,據府見報者計一千七百六十二兩有奇。分發府屬,如州縣學多寡不等,充糴穀本,照常平法收放。止許生員平糴,不許包攬,以致乾沒,併禁借貸,委積朽蠹,併收放失時諸弊,具請撫按俱允,仍自為記,勒碑紀事。

義學

三立書院 在府學西南。舊有晉陽書院,在府東,後因隘弗稱,改為撫院。巡撫遷之,而虛其原署,仍為書院,易名河汾。內有三賢祠,祀王文中子司馬溫公、薛文清公。明萬曆初,張居正柄國,奏毀,遂廢。巡撫魏允貞復之,改名「三立祠」 ,祀晉歷代先賢。詳在《王右丞碑記》,以避書院之名。庚戌年,督學王三才移先賢于後,前建考棚五十間。督學袁繼賢著有《三立祠傳》,巡撫吳甡等皆有序。基因水浸圮,

學田

義學田

書院贍田 。明巡撫余宗濬發銀三百四十兩,置「南關外崛。」寺左右地三頃。後因不足,又發銀七十七兩,置楊家峪村地五十九畝,充得學田,備作養師生之費。近無可考。

陽曲縣儒學 在縣治西。金大定年建。明洪武二年修,成化十二年重修。

皇清順治十一年,巡撫劉弘遇重修。康熙九年,學道。

董朱袞、知縣宋時化、教諭李方蓁重修。十九年,按察使庫爾康、知縣戴夢熊重修。正殿五間,東西兩廡各十三間,左右齋宿所一間,祭器庫一間。泮池橋一座,在戟門外,櫺星門三間。

文廟在泮池內。儒學大門一座在櫺星門東,「敬一。」

亭三間,明倫堂五間堂左右齋房各五間,左右角門各一間。射圃在敬一亭西,今為「水池。」

皇清康熙十年,置「配享神龕」二座,「建碑坊」一座。

名宦祠 、鄉賢祠 俱統于「府學。」

文昌閣

奎星樓 舊在「明倫堂後。」

皇清康熙十年重修。十九年,知縣戴夢熊移建儒學。

大門上

教諭宅 在《敬一亭》後。

訓導宅 在西角門外,西齋房後。

義學 「東路」 在地藏庵內,「中路」 在黃帝廟內,「南路」 在「巡撫白如梅祠內」 ,「南關」 在狄梁公祠內,「西路」 在忠烈祠內,「北路」 在普光寺內。俱

皇清康熙十六年,知縣戴夢熊立。

學田 共地五頃九十一畝八分零。

義學田 共計地七頃一十八畝三分五釐。

皇清康熙十八年,知縣戴夢熊置。

外州縣

太原縣儒學 前代建立,在縣治東北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