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汾河之東,古平晉縣城內。元末廢毀。至明洪武六年,知縣潘原英創立儒學,在今縣治東街北向南。十六年,知縣皇甫伯瑄建立神廚等房,前為櫺星門。櫺星門西為學外門,今改于東櫺星門裡為大成門。大成門裡東西列為兩廡,正中為大成殿,乂東為神廚、宰牲房及庫房。明倫堂年遠敝壞。萬曆四十五年,鹽察院王遠宜及知縣張起鶚俱捐金重修。萬曆十四年,知縣向化同邑人高一麟立堂前,東西列兩齋:東曰「時習」 ,西曰「日新。」 明倫堂後有「敬一」 箴亭,又列為生員號房。弘治十七年,知縣劉經重修堂齋。正德七年,少師王恭襄家居,倡督官司,大加修建。教諭張琦等捐銀三百餘兩,御史王秀委經歷康安綜之。嘉靖初,提學副使周宣又為拓「馬道三門。」 天啟五年,知縣屈鍾嶽增修尊經閣,在敬一箴亭後。

《皇清》仍舊。

啟聖祠 在先師殿東,明嘉靖九年立。

名宦祠 、「鄉賢祠 」 未設。

文昌閣 奎光樓

教諭宅 、訓導宅有三,在「《啟聖祠》後。」

養廉二倉

義學

晉溪書院 在縣西南十里晉祠鎮。

學田

義學田

榆次縣儒學 在縣治西。宋咸平二年,知縣龔父肇建。金大定「間,縣令楊伯元崇廟貌,又樹戟門。元至大三年縣尹任德中、至順二年縣尹侯洪先後增置。明洪武三年知縣林昇、宣德間知縣曹顯、成化間知縣宋信、弘治初知縣梁琮修葺,歲久就弊。」 弘治九年,教諭宇文鍾圖新之,白于撫按,迺屬藩司少參繆昌檄知縣崔岑董其事,越二歲而底績。中為大成殿,左右為兩廡。前為戟門,為泮池,南櫺星門,東為神廚,西為齋宿所,殿旁為祭器庫,東南為儒學倉,今廢。又南為孟母祠,制書樓在堂後,今改為「敬一亭,東西為號舍。」 正德中,知縣吳晉又增塑兩廡賢像,棲之以龕。嘉靖二十五年,知縣俞鸞、萬曆二十九年,知縣張鶴騰增修大殿兩廡、齋樓一,新宮牆矗起于戟門。東闢門,改「孟母祠」 為「延賓亭」 ,規制益備。督學吳鴻功主若役,教諭王廷對、訓導杜思周分其役。萬曆二十二年,知縣史記事以

聖廟前,民居逼促,殊不朗觀,乃闢地一十五丈闊。

三尺。櫺星門外為門壁,外繚以石柱、木柵,壁為泮池。池外為大坊,扁曰「雲路、天梯。」 坊外為大壁,飾以琉璃,宏敞壯麗,與新闢西門通。甚有裨于文風云。敬一亭東西原有號舍,今東無可考矣。西舍十有五間,歲久圮壞。知縣史記事增葺三十間,收諸生之優者,群而課之,下帷與諸生討究,一時向往者彬彬焉。明倫堂在正殿後堂東依仁齋,西游藝齋二齋南。左曰「禮門」 ,右曰「義路。」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縣金世禎、教諭竇瑀重修。

啟聖祠 在儒學西南隅。

名宦祠 在戟門左

鄉賢祠 在戟門右

文昌閣 在齋宿所西

奎光樓

教諭宅 在明倫堂北

訓導宅 在明倫堂東

義學 在縣南三十里東陽鎮。明萬曆二十四年立。

小學 在縣治西儒學前街,明萬曆四十七年建。

社學 有三:一在縣治西北,知縣梁琮毀天王堂改建。一在縣治東南,一在東北,俱分守參政秦偉毀尼庵改建,後並廢。明萬曆三十二年,知縣史記事:「每鄉設一社學,擇通曉文藝者為社師,仍每季督視,而窮鄉野夫亦令子弟向學焉。」 源池書院 在縣東八里源渦村。元創建,歲久鞠為榛莽。明嘉靖三年,恢闢舊基,煥然一新。涂川書院 在縣西,本舊城隍祠遺址,知縣梁琮改建,久廢。

學田

義學田

太谷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隅。宋崇寧三年,縣尉李琰建。元至大二年,達魯花赤忽賽因重修。明洪武三年重修。二十一年主簿蔡仁,天順三年參政楊璿,成化五年知縣顏敏,成化十九年知縣張鑑,相繼增修。嘉靖二年知縣劉奎耀更恢拓之。正殿五間,殿東二間為祭器庫,殿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