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68

此頁尚未校對

間為學租倉。東廡十五間,西廡十五間。前為戟門三間,戟門東二間為更衣所,西二間為齋戒所。中鑿泮池,上築石橋。前櫺星門三間,南龍門坊,東「德配天地坊」 ,西「道冠古今坊。」 神路在櫺星門南,廣五丈,修四十丈餘。署縣事照磨王瑤買民人趙子禎地為之,歲久廟廡傾圮。萬曆二十三年,署印本府通判夏惟勤,嵐縣添注典史。前兵部職方司主事趙夢麟相繼經始其事,知縣喬允升修葺底績,規制偉麗,煥然一新。明倫堂在。

文廟西五間,堂後「敬一」 亭三間,亭前東西廳各三。

間:堂前:「東進德齋」 三間,西「修業齋」 三間,東西號房各一十九間,儀門三間,大門三間。

射圃亭 在諭訓宅左。萬曆二十四年,知縣喬允升重修。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羅雲逵、教諭賈道醇重修。

啟聖祠 「在正殿東。」

名宦祠 三間,在戟門東。

鄉賢祠 三間在戟門西。

文昌閣

奎光樓

教諭宅 、訓導宅 俱在正殿後,明倫堂左。義學:

社學 在學門南,共地二畝。明弘治二年,知縣張鑑買民人田文號地,東西八丈,南北十七丈。嘉靖三年,知縣劉奎耀重建。萬曆二十三年,邑侯喬允升改修。

鳳山書院 在西門內。明嘉靖元年,布政司參政秦偉買僧寺,改為之地廣九丈,修十三丈,久廢。

學田 明萬曆二十一年,知縣李以隱匿錢糧地入官,申為「學田,係大白都烏馬河退灘地二頃九十七畝四分四釐五毫,共租穀二十九石七斗四升四合五勺。」

義學田

祁縣儒學 舊在城南街東巷,今按察分司地。「金大定中,知縣傅弼創立。明洪武三年,縣丞張弘,十六年知縣楊仲居。天順間,參政楊璿、知縣王引各加修葺。嘉靖二年,巡撫御史王秀檄縣令王本源徙今址。因浮圖宮」 之舊,中為大成殿五間,東西為廡,各七間。前為戟門三間,南為櫺星門,外豎木坊二座。明倫堂五間,在殿之左,「居仁」 、由義齋各五間在堂之側。「禮門」 在兩齋之前,儒學門在禮門之前,「敬一亭」 在明倫堂後。然而規模隘塞,猶未煥然改觀也。萬曆三十一年,知縣趙德於城南牆下築土為臺,兩傍為雲路,俱用磚包。上建「登雲樓」 一座,甬路直道至櫺星門下建。

文廟坊一座「德配天地。道貫古今。」 二坊各改建開

丈餘許。又東西離十餘丈許,建「興賢」 、「育才」 二坊。進而戟門增高二尺餘許,又進而殿後建尊經閣五間。四十六年,知縣李元重修。崇禎十四年,知縣崔錫引教諭張佩訓週加欄柵,易「興賢」 坊為「奎婁聚曜」 ,「育才」 坊為「麐鳳發祥」 、文昌閣。

奎光樓

教諭宅 、訓導宅一,修于明萬曆九年,知縣張應舉重修於萬曆二十五年。知縣韓朝貢。後教諭裁。

義學

社學 在府館東

昭餘書院 見前《射圃》下。

學田 在會善村,共水田四段,計舊賦役地三十七畝三分六釐,新丈為四十一畝五分五釐。徐溝縣儒學 ,在縣治西,東至城隍廟,西至察院,南至官道,北抵城牆。長一百丈,闊四十一步。「金大定中建。明洪武三年知縣韓文寶、十六年知縣羅本初相繼增修。永樂七年水圮。宣德元年知縣汪洋,天順、成化間知縣楊翱」 、吳亮,正德、嘉靖間知縣張鑑、李選,各重修。嘉靖十五年知縣王懷禮恢擴規制。二十七年知縣邵鶴年、三十八年知縣閻司衡次第修舉。萬曆二十二年知縣蘇禾重修。三十六年知縣楊國禎申修工未就緒,調任太原縣。三十九年知縣王敷學捐俸督役,續完前工。復于南城上創建「文筆峰」 一座,高二丈七尺,久廢。敬一亭三間在戟門右,亦久廢。泮池在戟門外櫺星門裡。崇禎三年,知縣程任重修。

皇清康熙十七年,知縣趙良璧重建正殿五間,東西

廡各七間,戟門三間,櫺星門三間康熙二十九年,知縣陸史捐俸補修殿廡、門牆、明倫堂門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