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座。復建二坊於大街之東西:左曰「德配天地」 ,「金聲玉振」 ;右曰「道貫古今」 ,「江漢秋陽。」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王如辰大為創修,御史李之

奇督工

先師殿前止三楹、增高二層、擴為七楹。《兩廡》易為

轉角各成九楹。戟門三楹,角門二楹,較前俱擴泮池,砌以石橋,圍以石欄。櫺星三坊面南豎以大壁,禮門在東,義路在西,更衣有亭,宰牲有所,諸廟俱圍以磚砌,蓋以琉璃,輝煌壯麗,成巨觀矣。康熙九年,知縣趙吉士於正殿周垣圍以石欄。康熙四十年,知縣俞卿另換木主,高五尺餘,加以金飾。康熙四十七年,知縣洪璟於廟學及戟門、櫺星坊皆捐貲重修。其明倫堂五間,在正殿後翼。以「進德」 、「修業」 二齋,於東西為禮門、義路,於巽地為儒學門。建尊經閣於堂後。其射圃在學宮北垣之西。

啟聖祠 在正殿西,明倫堂之右。

名宦祠 五楹,在戟門東。

鄉賢祠 五楹,在戟門西。

文昌祠 「在明倫堂左。」

奎星樓 舊建於城垣之正北,明天啟五年,移建於巽地。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王如辰下砌石洞,上豎「木樓。」

教諭宅 舊在明倫堂西。明萬曆十七年,知縣張文璧改建堂東。二十年,知縣周璧添建三楹,俱廢。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王如辰移於尊經閣之西。

訓導宅 在明倫堂西北。舊有二,明倫堂西南一義路西一。

「北山義學 」 在河北故交村水泉寨上,即古廟舊址。

皇清康熙四十七年,巡檢徐習曾建。

東關義學 在東關大街之北,即「薛公遺愛祠。」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縣洪璟重建。

盧川書院 :在南街路東。康熙十一年,知縣趙吉士創建。

「卦山書院 」 在卦山天寧寺之東,臥龍岡。

皇清康熙十七年,本學諸生建。

通濟書院 在通濟橋

一隅書院 在城西南

月波草堂 在月波湖之東,四面環水,北倚趙公祠。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縣洪璟建。

學田 康熙四十六年,知縣洪璟清出前任知縣趙吉士所存學田,有文券存房。

文水縣儒學 在縣治東。宋元祐間,知縣薛昌建。中為

先師殿五楹,東西分列。兩廡各十七楹,前為戟門。

三楹,外有泮池,闊三丈餘。南為櫺星門,宰牲所三楹,久廢。歷稽建修年月,大略自元符間縣令薛昌肇創。金天德三年縣令呂孝揚,元至正十四年許繼誠,明洪武二年縣丞賈惟銘,四年知縣楊仲安、于鵬益、張羽,正統十一年董茂,相繼修飾。弘治元年知縣劉偉,六年邢懋,並重葺之。嘉靖七年知縣薛斒肇建「敬一」 亭。三十一年,知縣樊從簡建養賢倉三楹,久廢。萬曆初年,知縣郭宗賢、姜一鳴、王昂、文養浩俱加重修。四十年,知縣馬斯和改造櫺星門,為坊表三楹,題曰:「萬代瞻仰。」 天啟年間,知縣賈守正創開西馬道。其明倫堂在正殿後,堂側有神廚,饌室俱廢。翼以進德、修業二齋各五楹,聯以號舍各四楹,亦廢。中為儀門,東西為「角門。」 嘉靖四年,督學使者王麟檄於明倫堂後建號舍二十楹,亦廢。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王承裘重修「明倫堂」、「敬一亭。」

東西齋房。十八年,知縣王家柱于

文廟前創建「聚奎樓」 二座。

啟聖祠 在學門左

名宦祠 、鄉賢祠 俱在正殿旁。

文昌祠 在啟聖祠左

奎星樓 明知縣胡宣創建。

教諭宅 在明倫堂東

訓導宅 在明倫堂迤西。

義學

社學 有四:一在城內西嶽廟東,一在城內東南隅武修坊,一在南關騰霄坊東,明崇禎三年改南關門外官亭後,一在北徐村。

學田 共地八十四畝,「賢馬都鹹地五十二畝,每畝額徵租穀一斗一升八合二勺六抄。李端東地三十二畝,每畝額徵租穀二斗八升一合二勺五抄,每年共徵租穀一十五石一斗五升。」 壽陽縣儒學 在縣治西北興賢街,宋元祐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