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71

此页尚未校对

知縣元淳建。金貞佑末廢。元至元間,縣從事李通、李天民重建,尋復廢。明洪武初,知縣吳原庸復建。弘治間,知縣胡瑄更新殿廡、堂齋。嘉靖十年,主簿吳達重修。崇禎十年,知縣楊思選重修。其明倫堂在正殿後。嘉靖三年,主簿吳達闢西齋,建亭三間,西立射圃。

尊經閣 在明倫堂後,北城上。

皇清因之。

啟聖祠 在學宮內。歲久垣壁傾圮特甚。邑令吳祚昌捐俸重修,煥然聿新。

名宦祠 在學宮內

教諭宅 在明倫堂西

訓導宅 在明倫堂西南。

《義學 》邑令吳祚昌建,共五處。一在東關朝陽閣內,房九間。一在城內城隍廟西,房六間。一在宗艾鎮房九間。一在張淨鎮房六間。一在太安驛房九間。俱自捐俸造置。一時城內鄉村子弟,俱翕然向風焉。

社學 有二:一在南門外,一在養濟院南,俱廢學田。

義學田 :東關義學,一十一畝。城隍廟義學,一十二畝。宗艾鎮義學,一十二畝。

盂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隅。宋、元相沿。明洪武間,知縣王靄、天順、成化間,參政楊濬、縣丞趙梓、知縣石英因元舊重建增拓。嘉靖十三年,知縣孟鳳重建東廡。

皇清知縣張佳珩「重修。」正中南向為大殿,殿前有古

槐及宋、元碑,門廡享祀並同各邑。東北、南向為明倫堂,堂中有《學》四碑及題名碑。東、西齋如制。堂後新建為「尊經閣」 ,閣制崇閎。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孔興範倡增櫺星門三間,戟門三間,號房五間。

啟聖祠 東北南向

名宦祠 舊在啟聖祠南,改配左。

鄉賢祠 舊在名宦祠南,改配右。

文昌閣 在城角

教諭宅 、訓導宅宅素有三,近存其一,曰「文林正署。」

義學

學田 前令張泰運創置,共計上地六十九畝八分二釐,中地一十一頃一畝六分,下地四十八頃四十九畝八分。其坐落四至、佃戶租數,載在《明倫堂碑記》。

義學田

靜樂縣儒學 在縣治東岑山半崖間,凡三遷始定。宋大觀中,建于岑山下陂南儒林街。明洪武二年,縣丞譚章改建于岑山半崖之東隅。嘉靖間,知縣趙輔建敬一亭。二十四年,毀于燹。御史陳豪、知縣楊縉復徙儒林街察院行署西舊儒學之東,工未竟。萬曆十五年,御史陳登雲行縣,議遷督學王守誠《十相》基址于此地,天柱、黑風環於旁,汾河、碾水交於下,舊《志》所謂改學西寶峰寺,為

文廟舊學為「明倫堂」 者此也。知縣劉沂力任其事。

明倫堂前創「存心」 、「養性」 二齋。

皇清康熙十八年,增補「聖域賢關」坊,週以垣牆修除。

徑路:三十一年,羅以旌磚砌神道,立坊道口。康熙二十四年,知縣張彥紳重修大成殿、兩廡、戟門、明倫堂等。康熙三十年,知縣錢必達於櫺星門外創修道路。戊寅歲,雨水衝圮。己卯秋,補築完固。

啟聖祠 舊在儒學署東,近在正殿後。

名宦祠 舊在啟聖祠左近,在戟門外。

鄉賢祠 舊在啟聖祠右,近在戟門外。

文昌祠 在學舍左

奎星閣

教諭宅 裁

訓導宅

義學

社學 在縣治西

河曲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三百步。明洪武十四年,知縣徐思敬因宋、元舊址建。天順間知縣朱雍、成化間知縣殷庠、弘治十三年知縣李邦彥、李心量,凡四修。崇禎間,燬於賊,止存正殿。知縣錢永守、教諭王啟謨重建大成殿、櫺星門,左右兩廡、戟門,修葺甬道,繚以週垣,遍栽桃李。舊有敬一亭、尊經閣、號房、倉、廒、射圃並廢。有宋時古碑。其明倫堂,成化間,知縣殷庠以其湫隘,乃遷于縣治艮隅。弘治十三年,知縣董璇、李邦彥仍移於學。授業有齋,燕息有舍,神廚、庫廚,皆備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