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地數丈而展,築宮牆可也。學街牌坊舊東西各二,止存其二。廟後西北有敬一亭,久圮,重修。其明倫堂在廟後,東西列日新、時習二齋。明道堂在明倫堂後,久廢,就其址建官舍。射圃在明倫堂東,有亭扁曰「觀德」 ,久廢,重修。

啟聖祠 在儒學後東北。

名宦祠 、鄉賢祠 俱在戟門外,舊向南改東西向。

文昌閣

魁星樓

學正宅 、訓導宅 ,共三區。

義學

學田

義學田

定襄縣儒學 舊在縣治南城外,基址荒僻,殊非崇祀之體。元大德十年,知縣趙德溫重建。明洪武八年,縣丞徐思寧移於縣治東北「習賢坊。」 正德十一年,知縣王卿重修,改大廟宇。嘉靖三年,知縣張榮增飾。萬曆十三年,知縣白璧重修,恢擴明倫堂,左為「日新齋」 ,右為「時習齋。」 二十二年,知縣劉士麟建賢關坊于明倫堂之南界。四十四年,知縣王立愛大加修飾,改東西橫牆作八字形;屏牆東西圍以柵欄,泮池徙而上之。其櫺星門更擴深廣;戟門扁曰《廟門殿》改為

先師殿兩廡各祠,悉新如制。《西耳門扁》「龍門」 東耳

門扁鳳穴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新建「省牲」房一座三楹。其射圃

在啟聖祠前

啟聖祠 「在正殿東。」

名宦祠 在戟門外東

鄉賢祠 在戟門外西

文昌祠 、魁星樓 俱在。

文廟東南

教諭宅 在「《日新齋》後。」

訓導宅 有二,一在日新齋後,一在敬一亭後。義學

社學 有二俱在城

學田 三處。趙襄子墳餘地三十三畝三分。舊養濟院園地一頃七十餘畝

義學田 :趙襄子墳牆內地一段一十一畝零;武家園一段一十四畝六分;「貫家園」 一段一十五畝;楊家坡一段一十二畝五釐一毫;莊里村東北一段三畝。以上四段,共地四十四畝六分五釐一毫,原糧二石二斗三升二勺零,除截糧八升二合,實在糧二石一斗四升八合零;喬家園角子地一段六畝四分六釐,又一段八畝六分;「小黑浪口頭」 一段四畝六分八釐三毫;「王家園」 一段六畝二分八釐七毫;「郭門子」 水上地一段四畝四分九釐;喬家園一段八畝六分七釐;「迴鳳後」 一段六畝八分二釐;「風塵凹」 一段三畝二釐。以上十段,共地六十畝六分,俱坐落山鳳下都,該徵糧八斗八升八合。

代州儒學 「在州治西南隅。元政和初建。明洪武八年,知州田立重建。永樂三年,知州侯彥實修。天順間,指揮張懷助修。成化四年,都御史秦紞、知州王亮、都督僉事王信開新大成殿,廣七楹,高稱是。兩廡增十五楹,衛以戟門,門五楹,左右為神庫,門前鑿泮池,池架石橋,橋前為櫺星門。正德五年,提學副使陳鳳梧、知」 州馬希龍、嘉靖間都御史趙時春各增修。萬曆間,兵備使張惟誠鑿池於萬仞坊之前,為方池,直抵城下,羅植松柏。池後有泉,碑曰「星聚。」 豎二坊於萬仞坊之東西,扁曰「仰聖」 、「育賢」 ,丹堊一新。其明倫堂在廟西,後為饌堂,西為號房。明正德庚午廢饌堂,建敬一亭。嘉靖癸丑連東西號房各十餘間,儀門、大門各三楹,移《敬一亭》於殿後。其射圃在學東南隅

皇清順治九年,鴈門道余應魁重修。

啟聖祠 在殿東

名宦祠 、鄉賢祠俱明嘉靖癸丑建。

文昌祠 在明倫堂東

魁星樓

學正宅 在舊饌堂後

「訓導宅 」 有三,在學正宅旁。

義學 有五:一在道門左,四在四城門隅。明兵備使張惟誠刱建。

學田 共三頃餘

義學田

五臺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修文坊。金正隆二年建。明洪武間知縣王懋修。成化六年知縣賈綸、弘治十三年知縣劉光祖相繼重修。棟宇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