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8

此页尚未校对

岢嵐州

東至衛界三十里

西至保德州界六十里

南至嵐縣界直道村,五十里。

北至界牌六十里

東西廣一百里,南北袤九十里。自州治東南至省城三百五十里。東北至

京師一千五百里

嵐縣。《志》闕。

興縣

東至嵐縣上會村,七十里。

西至黃河五十里

南至臨縣界「堠塢」 ,八十里。

北至保德州寺河塔七十里。

東西廣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自縣治東南至本州一百五十里,東北至

京師一千二百里

保德州

東至河曲縣界三十里

西至韓家川河畔,四十里。

南至岢嵐州界七十里

北至河畔一里

東西廣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自州治東南至省城五百里。東北至

京師一千四百里

寧武關

東至馬家灣陽方口,界八里。

西至頭馬營寧化界八十里。

南至五里鋪,崞縣界二十里。

北至黃花嶺神池界,十五里。

東西廣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自所治東南至省城四百里。東北至

京師一千五百里

形勝附

本府。陽曲縣附郭。

李白《序》:「天王三京,北都居一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

《博物策》:「左有太行,右有大河,南有霍鎮之固,北有雲中之塞,昔人謂之雄藩劇鎮。」

《和鼎碑記》「鴉鳴實參墟通析津之大關,版泉有軒轅戰炎帝之古蹟,亭峨隱桃花之三洞,石嶺連繫舟之孤巖。」

陳棐《拱辰樓賦》:「汾流左繞而拖帶,晉山西倚以長屏。烈石巉巖,寒泉嗚咽。」

《圖書編》:「恆山之險,大河之固。」 《句注》:「險阻,靈山角立。」

《輿圖備考》:「左恆山,右大河,襟四塞,控五原,南石嶺、孟門,北方山靈,內勾注險阻,山明水秀,古晉要地。」

太原以雲中、上谷為之屏,河東、上黨為之蔽,臨谷為塹,因山為障,帶二水之雙流,據百嶺之重阻,尢險之最焉。試橫覽遠眺,而複關四塞,逶迤崔嵬,誠所謂「一人荷戟,萬夫沬趄」 者,非晉中名郡歟?

陽曲縣 ,《唐文粹》「居天下之脊,當河朔之喉。」 太原縣 ,山環水繞,原隰寬平。

榆次縣 「罕山北峙,涂水南瀠。左枕太行之麓,右跨汾水之濱。重以深溝巨澗,極其險阻。而曲寨懸窯,又足為避兵之所。」

太谷縣 鳳山聳其前,象水環其後,左枕太行,右跨汾水。東南有八賦之重岡,西北連盤跎之天塹。依憑險固,敵難馳騁,誠三晉之巖邑也。祁縣 麓臺峙於前,昌源縈於後,左翼鳳山,右跨汾滸,而通光、五馬諸河經絡其間。故舊《志》謂:「群山遙障東南,清汾旋繞西北。」

徐溝縣 北望「晉藩」,南跨谷。東倚太行,西臨汾水。

清源縣 「左挹清汾,右枕白石,地勢平夷,土性瀉鹵。」

《交城縣 》,東近卻波之村,南向汾河之陽,西鄰文水,北背卦山。

文水縣 「左帶汾文,右襟龍虎。」

壽陽縣 枕連恆岳,聯絡太行。奇峰東列,為畿甸之右襟;層巒西峙,為晉藩之左輔。

盂縣 峰巒錯落乎東北,岡阜羅列於西南。兩嶺藏山峙乎內,高峰石艾遶乎外,芹水環流,滹沱洶湧。且左跨越霄,右翼慈氏,面峙雙鶴,背枕仇猶。

靜樂縣 重山四拱,汾水中流。蘆芽、荷葉鎮其北,龍和、周洪揖其南。左環兩嶺,右控鹿徑。故舊《志》謂「全晉咽喉,偏都襟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