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皆周厲王臣,諫王不聽,去,吳王厚禮之。會楚侵吳,三人各以神策迎楚,懼而降,吳王欲大加封賞,不受。宣王即位,復歸周,後救太子靖王之難。宣王遷三臣於兗,治民有惠政,沒並加侯封。秦、漢、隋、唐、宋真宗因其顯應,賜號「三原真君。」 凡民有禱輒應。

《狐公廟 》,有三:一在南關小木橋門外,一在牛站門外,一在蕭家營。

晏公廟 有二:一在前所街,一在前衛街,祀齊晏嬰。

漢文帝廟 在府城東北。相傳文帝常幸太原,故立廟於此。

蕭公廟 ,有二:一在縣堂東,一在七府營關聖廟 。城內外鄉村皆有,惟在都司街東者,大

開平王廟 在府治東北,祀明元勳常遇春。藏山廟 在開平王廟西。

河神廟 在阜成門外汾東。

皇清順治九年重修。

馬神廟 ,有四:一在新堡;一在鐵匠巷;一在柴市巷;一在半坡街馬廠內。

牛神廟 在牛站

「井龍王廟 」 ,有二:一在大新街,一在糧儲道西。龍王廟 ,各處皆有。

泰山廟 在城裏關外,共四處。

南嶽廟 在西米市

北嶽廟 在壽寧寺後

真武廟 在府城十一所。

「三官廟 」 有三:一在沙河街西城下,一在娘娘營南城下,一在西村。

五聖廟 有五,俱在前衛街及小東門。

五神廟 在真武廟西,明創建。

「子孫聖母廟 」 有四:一在七府營,一在柴市巷姑姑庵,一在西泰山廟,一在汾河西。

阪泉神廟 在府城東北八十里罕山西北。《春秋》晉文公祀軒轅。明洪武初,改稱此號。

竇大夫祠 有二,一在城北四十里烈石口,元至正三年建,明洪武三年改稱此號。一在北關新堡。

狄公祠 在南關橋口。祀唐梁公狄仁傑。

皇清康熙十一年重修。

「包公祠 」 在南關小市街,祀宋孝肅公包拯。「畢將軍祠 」 在北門月城內。

胡公祠 在提學道右

李宗伯祠 在府治西。明萬曆三十年間,各宗室為禮部侍郎晉江李廷機建。

魏少司馬祠 在都察院譙樓南街東。

周公祠 在提學道右

三賢祠 在開平王廟東,祀明大將軍遼州高巍,刑部侍郎掌北平布政司澤州張昺,刑部尚書掌平燕布政司潞安暴昭。

「三功祠 」 舊在城東隅,後移南關順城街,又移順城門外文昌廟中。祀明巡撫山西右副都御史萬恭、驛傳道郭斗、督學道陳瑞三公。

三忠祠 在鎮朔牌樓南,祀明贈兵部尚書,諡「忠烈」 巡按遼東監軍御史張銓,贈大理寺卿,諡「忠節」 遼陽兵備參政高邦佐,贈光祿寺卿,諡「忠愍」 遼陽兵備副使何廷魁。

土地祠 ,在府西方境東,小兒痘疹多禱于此。《太原縣》

臺駘神廟 在晉澤南。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元冥師,生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帝嘉之,封諸汾川。後人立廟祀之。

趙襄子廟 在南,祀晉趙無恤。五代時,潞王從珂與石敬塘同入廟中,神像屹然起立。

忠襄潁川王廟 在縣城中。元至正間建。晉源神祠 在縣西南十里晉祠內。宋天聖間建。熙寧中,以祈禱有應,守臣請號「昭濟聖母」 ,廟額「惠遠。」 明洪武初,遣使禱雨有應,加封「廣惠顯靈昭濟聖母」 ,四年,改稱此號。

唐叔虞祠 ,在縣西南十里懸甕山麓,晉水發源處,即今晉祠。叔虞始受封為唐侯,至于燮,因晉水,號曰晉祠,亦以名魏。《地形志》云:「晉陽有晉王祠」 ,即此。

尹鐸祠 在縣西門外,知縣金礪建。

榆次縣

虸蚄廟。罕山廟 在孟家井東罕山頂,元中統二年建。尹吉甫廟 在南莊村,俗稱「神武大王。」

智伯廟 有二,一在縣東南三十里麓臺山,唐開元二十九年建,一在縣東南三十里杜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