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91

此页尚未校对

造,規畫皆仙乩布置,內八卦樓、降筆樓,亭洞幽雅,俱非人思意所及。即對額皆乩筆所題,碑記乃李太白乩筆也。用《醉翁亭》體,文甚奇雋。太原縣

崇福寺 在縣南五里安仁都。北齊天保年建。唐大曆年修,會昌年廢。元至正初重建,尋廢。明洪武年重建,並上生寺入焉。

法華寺 在縣西十五里。北齊天保年建,賜額「開化。」 後鑿石通蹊,依山刻佛像。隋仁壽初,建佛閣,改額「淨明。」 唐武德年,復改為開化。宋淳化年,修釋迦、如來、舍利二塔。元末毀。明洪武十八年,晉恭王重建。有五代蘇禹珪、王好古所撰碑,劉智遠立石。

懸甕寺 在縣西南十里懸甕山上。北齊天保年建。依山鑿石室為佛堂。宋仁宗時,地震廢。元至正年修。

童子寺 在縣西十里。北齊天保年建。時有二童子見于山,又有大石若世尊像,遂鐫為佛,因名「童子寺。」 前建石塔,後鑿石室二。金天輔年兵毀,明嘉靖初重建。

天龍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王索西都。北齊皇建年建。內有石室二十四龕,石佛四尊,及隋開皇間碑刻、石室銘。寺東鑿壁為池,有天龍殿。五代開運年修,金天會年廢。元至正年重建。明洪武年併山巖寺入焉。正德初建高閣以庇石佛。嘉靖中,於西巖鑿石洞,可避兵。

淨明寺 在縣北二里古城中。隋仁壽年建,額曰「惠明。」 宋太宗時塔壞光見,詔復建。咸寧年修。元末廢。明洪武十八年重建,歸併顯光等二寺。正德年重修。

奉聖寺 在縣晉祠南。唐武德五年鄂國公尉遲恭建,高祖賜額「十方奉聖禪寺。」 金貞祐年兵毀,元初重建,至正年火。明洪武年併明月、龍福二寺入焉。縉紳大夫來修祠事者,多止于此。華塔寺 在縣西三里安仁鄉。唐貞觀年建,內有無垢淨光佛舍利塔。天寶年修,宋咸寧年重修。元至正間塔毀,明洪武年重建。併明仙、《定慧》、「明秀」 、「流福」 四寺入焉。

白雲迎福寺 ,在縣西十五里龍山上。即唐相裴休退隱之所。

崇聖寺 在縣十里汾河西。宋太平興國四年,太宗征劉繼元,毀太原城,置平晉縣,于汾東建佛寺于駐蹕之所,賜號「平晉」 ,一名「回鑾。」 真宗大中祥符,改額「崇聖。」 神宗熙寧年,汾水衝壞。元豐己未,詔重修立碑,韓絳撰。《文明》弘治年,沒于汾,鄉民復於故址建殿焉。

大雲寺 在縣西北十二里金勝村。金大定年建,久廢,止存「大石佛頭一個,高三尺餘,明永樂間重修。」

聖壽觀 在縣西五里蒙山下,舊有楊忠碑。忠,隋文帝父,嘗為周將,伐齊有功,立碑于此,久廢。北極觀 在縣西十里華塔後村,唐同光二年建,明洪武間併入昊天觀。

玉真觀 在縣東北三十里,舊平晉縣城內,元至元年建。

昊天觀 在縣西十里龍山絕頂,元元貞年建。東崖有石室八龕:一曰虛皇龕,二曰三清龕,三曰臥如龕,四曰元真龕,五曰三天大法師龕,六曰七真龕,七八俱名「辨道龕」 ,道者姓宋,號披雲子所鑿。

龍泉觀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三賢村。元大德年建。

長春觀 在縣西南城角村,元延祐年建,明洪武年重修。

榆次縣

永壽寺 在縣東源渦村,漢建寧元年創建。延慶寺 在縣西南西陽村,唐貞觀年建。承宣寺 在縣西硯子村,唐咸亨年建。

寶真寺 在縣東硯子村,亦咸亨年建。

玅相寺 在縣南長壽村,唐光宅年建。

常樂寺 在縣治西南,宋嘉祐元年建。

顯聖寺 在縣西關東,金皇統四年建。

延壽寺 亦皇統年建

慶陽觀 在縣東南張胡村。元中統年建。清真觀 在縣西北鳴李村。元至正年建。萬春宮 在縣北十里。金皇統二年建。明洪武間併真常觀入焉,置道會司。

太谷縣

普慈寺 ,在縣治西南,本無邊寺,宋治平年建,改今額。相傳鳳凰元年建,即西晉武帝泰始八年也,宋元祐五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