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6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居此中。」 又葛洪、孫思邈、董思珍、朱自然、劉海蟾、闞道寧俱寓此修仙。

三清觀 在州城外西關,明洪武三十八年,置道正司。景泰年,徙建城西門外。

五臺縣

顯通寺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五臺山,古名大孚靈鷲寺。漢明帝時,滕蘭西至,見此山乃文殊住處,兼有佛舍利,奏帝建寺。滕以形若天竺,靈鷲寺依山名,帝以始信佛化,乃加「大孚」 二字,大孚,弘信也。後魏孝文帝再建環鷲峰置十二院,前有雜花圍,故亦名花圍寺。至唐太宗重修,則天以新譯《華嚴經》中載此山名,改稱大華嚴寺,觀國師于中造疏,至明太宗敕重建。感通神應,自昔未有。故賜額「大顯通寺。」

清涼寺 在縣東北八十里,魏孝文帝建。舊《一統志》云:「即佛書所謂文殊現像之地。」 元至元二年重建。明洪武間,置僧會司,併佛光藏頭寺入焉。

佛光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魏文帝見佛光之瑞,因名。唐解脫和尚于此藏修。

娑婆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北齊釋元頤卓庵于此,誦《華嚴》。有婦人攜子數來聽經,頤疑之。婦即知曰:「師莫疑我,娑婆乃龍母也。因聞法得悟,我將脫此類矣。」 頤曰:「孰當信汝耶?」 婦指龍池曰:「我之真悟無生者,此之深波湧成高阜。」 言訖,隨手而起,即成高阜,龍亦化去。因名其阜曰龍宮聖堆。頤于此建寺,因名娑婆。

壽寧寺 在縣,古名「王子焚身寺。」 北齊第三子自識宿命,厭塵勞,于此燃身供聖,菩薩現形火光中。內侍劉謙之回奏,帝悼之,敕建寺。

文殊寺 在縣,即菩薩頂真容院。唐僧法雲自建殿堂,擬塑聖像。有塑士安生,不知何來,請言聖儀容,曰:「大聖德相,我何能言。」 相與懇禱,求現聖容。七日,忽光中見文殊像,遂圖模塑成,因名竹林寺 ,在縣南三十里。唐僧法照悟入化竹林,因創寺名焉。

龍泉寺 在縣東南舊路嶺,宋建。明嘉靖初,群盜縱橫,行者憚之。有馬大士者,不知何來,依止廢寺,遇賊即殺,群盜乃絕,道路復通,往來無阻。馬公將卒,以山門托燕京大智宗主,以慈惠及物。山之野民,靡然從化,即為盜者皆願施,重修其寺。

圓照寺 ,在縣顯通之左,古稱普寧寺。明永樂初,印士僧《室利沙》者來此。成祖詔入大善殿,坐論稱旨,封「圓覺妙應輔國光範大善國師」 ,賜金印旌幢,遣送臺山寓寺。

塔院寺 在顯通之南。五峰之中,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乃文殊髮塔,因為名。殿中有轉輪藏,放藏經于中。明永樂五年,敕太監楊昇重修大塔,始建寺。萬曆間,太后敕太監范江、李友重建。恢巍壯麗,冠于諸寺。

廣宗寺 ,在鷲峰南半麓。明正德初,遣太監韋敏建寺,鑄銅為瓦,俗名「銅瓦寺。」

鳳林寺 明嘉靖間,徹天和尚卓庵。嘗有盜賊至,見二虎據門,賊乃革惡,呼為二虎禪師。萬曆初,道聞于上,改建其寺,額曰「鳳林。」

廣緣寺 。在鷲峰東。古名大王寺。世傳昔有王子。棄國出家于此。

金閣寺 在南臺西北嶺畔。昔人見金閣浮空,因名。以上俱五臺山。本山佛剎凡三百餘,僅記其敕建者。

法華寺 ,在縣東北七十里。北齊建。

廣濟寺 在縣西門內路北。元至正年建。明陽觀 在縣西南八里紫羅山下。元大德年建。

長春觀 在縣東北,元時建。

萬壽宮 在縣西北四十里善文都,元至元二十九年建。

繁峙縣

正覺寺 在縣西關外。元甲辰年建。明洪武間,置僧會司。

三清觀 ,在縣東南一里。金大定年建。

崞縣

崇聖寺 在縣治東。宋政和二年建。明洪武間,置僧會司。

朝元觀 ,在縣西南五十里。元大德年建。岢嵐州。

雲際寺 在州西山上,宋天聖年建。

香巖寺 ,在州內肅睦街南,宋元豐年建。弘福寺 ,在州內居仁街西,宋宣和年建。塔院寺 ,在州北丘子坡,明正統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