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錢一分。順治二年,開墾七十五畝,歲徵租銀二兩二錢二分。
隰州
州學 在州治西南。元至正間建。明洪武中,知州陳顯、劉元良。景泰五年州判周全、成化間,知州墨春、董瑜俱重修。嘉靖十四年,知州鄭濂改安國寺為學宮。三十六年,知州宗傑復遷于此。萬曆四十年,知州王茂錫重修。四十五年,知州儲至俊增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州白《崇周》,康熙六年知州《胡文》。
煥。二十六年知州張綏遠,四十一年知州鄭恂各修葺。四十五年,知州錢以塏重修。
先師殿、三間 。東西廡各九間
啟聖祠三間 ,正殿,東北隅。
名宦祠三間 ,戟門前東。
鄉賢祠三間 ,戟門前西。
文昌祠 明倫堂後,尊經閣下。
奎星樓 :州城東南。康熙三十二年,學正張德棠建。
「明倫堂」 七間 ,東西齋各五間。
尊經閣 內祀文昌,并設明肅宗御製《敬一箴》,及註「宋儒《五箴》。」
學正宅 舊在《西馬道》,寇燬,今移西齋房後。「訓導宅 」 ,今裁。
射圃亭 明倫堂西
學田 原額荒地七頃零七十畝。本州招人開墾過荒地二頃零,每畝每年徵租銀二分零,共徵銀四兩九錢有奇。每于年終,奉文給散廩生貧士。
社學 今廢
紫川書院 :州治西南。知州錢以塏建,又捐俸置田二十四畝。
大寧縣
縣學 在西。夏大德二年修。武校尉行縣尹侯俁建于城外東北隅,後以兵燹廢。金正隆六年,縣尹高永孚于縣署西北岡下,掘地得金魚,乃移建廟學于縣署之西。明洪武「八年,知縣郁傑重搆,天順四年,知縣王溥重修,成化元年,知縣劉紹宗繼葺,始稱完備。崇禎七年,知縣丁嘉謨重修正殿,移本縣大德村舊廟肖像」 置廟中,共十五位。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吳興祚增修廟後,築石堤,以
障大水,規模視前有加。康熙三十三年,知縣劉芳永加修。
先師殿、五間 。東西廡各九間
啟聖祠三間 西廡之西。明隆慶元年,知縣邵蕙建。康熙四十五年,知縣胡文煥移建正西北隅。
名宦祠五間 ,戟門前東。
鄉賢祠五間 ,戟門前西。
文昌閣三間 :一在縣東關外,一在縣北,知縣胡文煥建。
魁星樓 縣南翠微山之巔。知縣胡文煥「重修。」 明倫堂三間 ,啟聖祠前。康熙九年,訓導王翰華「重修。」 東西「進德」 、「修業齋」 各三間,今廢。
「敬一亭」 三間 :「明倫堂西。」 康熙四十三年,訓導張繩「重建。」
訓導宅 明倫堂西北。康熙四年,訓導王翰華建。四十四年,訓導張繩重修。舊有教諭宅,今廢。射圃 縣西,故縣村東北。
《學田 》縣東蘿曲村旱田共地五十四畝,租銀一兩一錢,糧七錢九分零。
義學 縣東關外
永和縣
縣學 在縣治東南。「舊在城東門外,唐貞觀二年建,宋大觀初修。元至正間改建於此。明洪武五年,知縣孫讓,正統十年,知縣胡貞,嘉靖元年,知縣吉順、東曹文輝、訓導袁勳。二十四年,王府官張柏齡捐輸,相繼增修。」 崇禎五年,兵燬。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刁昌世,十五年知縣武士豪、《康》
熙十一年知縣王爾楫、訓導朱永祚,三十九年知縣趙堯章,四十六年知縣王士儀,各增修。
先師殿、五間 。東西廡各九間
啟聖祠三間 ,明倫堂後。
名宦祠三間 櫺星門外。
鄉賢祠三間 櫺星門外。
文昌閣一間 舊在正殿後,今改建。
文廟西南城臺上。康熙四十六年,知縣王士儀建。
於此
魁星樓 在東南城外高埠,上下各一間。康熙四十六年,知縣王士儀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