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7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九卷目錄

 平陽府部彙考三

  平陽府山川考二

職方典第三百九卷

平陽府部彙考三

平陽府山川考二       府志

蒲州

中條山 《名山記》:在州東南一十五里,以其中狹而延袤不絕,故名。又以南北狹薄,亦名薄山。其陽跨芮城平陸,其陰跨解州安邑、夏縣、聞喜、垣曲諸縣。解州境有膽礬窟二處,又有桃花、元女二洞及谷口蒼龍等泉。至夏縣境,有洞,石崖上書「玉溪頭」 三字,相傳司馬溫公嘗讀書於此。《水經注》:蒲坂縣有襄山。又曰:太史公《封禪書》稱,華山以西名山七,薄山有其一焉。薄山即襄山也。揚雄《河東賦》曰:「河靈玃踢,掌華蹈襄。」 注云:襄山在潼關北十里。《括地志》云:「河東縣雷首山,一名薄山,亦名蒲山,亦名歷山,亦名首陽山,亦名襄山,亦名棗山,亦名渠豬山,亦名獨頭山,亦名吳山,亦名中條山,在陝州芮城縣北十里。此山西」 起雷首,東至吳坂,凡十一名,隨州縣分之,多在蒲州。《水經注》云:「蒲山,統名總稱。」 又明都穆《遊山記》謂「中條即《禹貢》雷首」 ,蓋非無據云。

首陽山 《名山記》:「州南三十里,一名雷首。」 《禹貢》:「壺口雷首,至于太行,與二華爭高,峰巒巉崒。又名方山。殷伯夷、叔齊隱此,歿葬山麓,墓祠俱存。」 唐李頎有詩。《水經注》曰:「山臨大河,北去蒲坂三十里,《尚書》所謂壺口雷首者,俗亦謂之堯山。」 又都穆以中條為雷首,謂首陽乃首山之陽,非雷首也。其說與《括地志》合,並載之。

歷山 州東南三十里。《水經》:「河水又南過蒲坂縣西。」 注云:「郡南有歷山,謂之歷觀,舜所耕處也。」 上有舜廟。按《通志》:山下有二泉,名媯汭,東西相距二里,南流者為媯,北流者為汭,合流入黃河,即堯釐降二女處。

玉簪山 州東南一百二十里,永樂鎮純陽宮之側。林泉茂美,為郡中佳境。按《通志》:當春桃杏夾溪,松竹盈列,人比之武陵源。

貓耳山 州東南一百二十里,純陽宮上。形肖貓耳,道流愛其幽靜,結茅以居焉。

筆架山 在州南一十五里,即中條北面。數峰排立,拱對州城,中高末下,形若筆架。

麻谷山 南三十里,數峰競秀,群壑爭流,盤鬱林巒蔽空,為中條之勝。按《通志》名六管。

八盤山 :州南二十里,即《中條》之北面。八折至頂,轉南即為歷山。

鳳凰山 州南七十里,為中條盡處。吳雯詩:「鳳嘴三春麥,龍頭五月冰。」 鳳嘴,即鳳凰山也。龍頭,即首陽山。按《通志》一云:鳳山與潼關之鳳山對。九峰 州南六十里純陽宮之上。其峰有九,形勢秀拔。道流名為玉椅,建宮于上。

玉峰 州東一百里。《名山記》「為第五十一福地侯道華真人證果處。」

雲蓋峰 州東三十里中條之北。壁立萬仞,高入雲表。

寶玉峰 州東二十里。山勢起伏,形肖文筆。一作「抱榆峰。」 或曰:「石晶瑩似玉,以是得名。」

焦嶺 州東南六十里,焦盧故里,以地名嶺,今嶺下焦氏為盛云。

神嶺 州南歷山之東,兩水夾注,盤折峻拔,如神龍然。

棲巖 州南十五里中條山內有棲巖寺。谷口 ,州東南一十五里中條山陰之西麓。蒼龍谷 ,州東南一十五里中條山陰之中麓。按《名山記》當作「蒼龍」 ,舊志作「蒼陵」 ,非。

大谷口 ,州東南一十五里,中條山陰之東麓。曇延洞 ,州東南一十五里。按棲巖寺東,即曇延講經處。

「玉洞 。」 州東南一百二十里,中條之陽。

峨嵋原 州南五里。高十餘丈,南北綿亙,東西轉折,跨臨晉猗氏之地。按元王思誠詩云:「條山河水壯封疆,城外嵋原百里長。」 即此。

舜原 ,城北二十里。相傳為虞舜所生之地。青臺原 ,州北二十里。

虞原 州南三十里。歷山之東,「叚干木舊隱地。」